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针刀精准定位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科2018年11月~2019年12月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114例,按照随机顺序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7例。试验组参照Van Holsbeeck的肩袖超声检查法和2006版《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针刀取点进行松解,取点:喙突点、肱骨大结节点、肩峰前内侧点、肩峰下缘点。每周治疗1次,3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参照2006版《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针刀术式进行松解,取点、疗程同试验组。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的VAS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试验组治疗前、治疗后12周超声影像,两组治疗中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治疗后12周的UCLA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病例治疗前在性别、主要病位、年龄、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数据应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在VAS评分中,两组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12周的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显著缓解肩痛;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12周两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超声引导针刀精准定位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更明显缓解肩痛。2、在肩关节活动度中,两组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12周的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显著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12周两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超声引导针刀精准定位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更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度。3、超声影像研判:治疗前试验组超声影像提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阳性,治疗后12周试验组超声影像均未出现肩峰下撞击征象。表明超声引导针刀精准定位松解能够有效解除引起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因素。4、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表明两组治疗安全性均得到保障。5、根据治疗后12周两组随访UCLA评分结果,试验组实际观察49例,其中治愈43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失访8例(总有效率98.0%,失访率14.0%);对照组实际观察47例,其中治愈34例,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4例,失访10例(总有效率91.5%,失访率1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引导针刀精准定位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收获更好的满意度,总体疗效更佳。结论:超声引导针刀精准定位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更能明显缓解肩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保障治疗安全性,收获更好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