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名商标认定与保护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驰名商标的认定与保护成为国际经济法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各个国家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既相似又不同的规定。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也逐步完善了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制,加强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但由于相关法律对这一问题的规定比较笼统,导致实践操作方面把握的尺度比较混乱。本文从国际知识产权法的角度出发,运用比较法、实证分析法,通过对有关国际条约以及美、英、法、德、日等国家驰名商标的相关规定与我国的法律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立法及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可操作的司法建议。本文第一部分是关于驰名商标的界定。在这一部分中,笔者分析比较了《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关于驰名商标保护规定的联合建议》以及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对驰名商标的定义,探讨驰名商标与著名商标等相关概念之间的异同,归纳了驰名商标的五项法律特征。对驰名商标在国际知识产权法上的界定进行了比较研究。第二部分为驰名商标认定中几个问题的比较研究。笔者介绍了国际条约、区域性条约以及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代表性国家对驰名商标认定的规定和司法实践,列举并分析我国驰名商标认定机制从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依职权主动认定到工商机关及法院被动认定的演变过程,以及认定标准的立法完善。对驰名商标的认定主体、认定标准和认定方式这三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纳。笔者认为,在对驰名商标进行认定的申请中,必须具有损害或误认的可能才构成认定的前提条件,仅仅与其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其它商标的使用或注册,而无法证明对其有损害或误认的可能,则不能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笔者指出主动认定方式存在的弊端,对被动认定中存在的尺度把握不一致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驰名商标认定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性因素做了细致而详尽的阐述,这几个因素包括地域性、相关公众和知名度。
其他文献
进入新世纪,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正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和繁重的任务.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新世纪初期,女性还面临着很多挑战:参政问题,还存在着同等条件下用男不用女的问题;在有的公共政策中,还存在性别岐视问题;传媒中还把女性定位于家庭;婚姻
选择对某些离子具有优先识别能力的有机化合物作为离子载体应用于聚氯乙烯(PVC)膜离子性选择电极中,开发离子选择电极的应用范围,是现在有机化合物以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研究领域中
本文以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际目标为出发点,通过对军队离休干部医疗保障现状的具体分析,运用调查统计、综合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矛盾分析的方法,在分析我军
<正>管理是一门科学,育人要讲究方法,科学的育人方法是一种艺术。学校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显得重要,他(她)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的组织者,更是塑造学生优秀人格的引导者。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