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里,如何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理论和实践证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离不开农业科技,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因此,探究农业科技人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市场经济理论、创新理论、组织行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和人才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互补充的方法对中国农业科技人才分类开发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解决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本文研究的总体目标。本文研究的具体目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农业科技人才开发的有关理论问题,丰富和深化人才学理论研究;二是通过大量的统计资料和调查研究,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人才开发对策,为各级政府制定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系统研究我国不同类型农业科技人才开发的依据、目标、内容、途径、效果控制等问题,为农业科技人才开发实施主体制定人才开发方案提供基本思路。本文由4个部分7章内容构成:第一部分(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农业科技人才研究动态进行了述评,说明了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可能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第二章)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创新理论、团队理论及其对农业科技人才开发的指导意义,讨论了农业科技人才及其相关概念、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规律、农业科技人才分类问题,着重探讨了农业科技活动的育人功能。许多农业科技活动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作为准公共产品,在一定范围内,新增他人参与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既然新增他人参与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那么,就说明同一准公共产品在一定范围内,参与消费的人数越多其投资效果越好。农业科技活动成果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育人功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农业科技活动不但要产出一些研究成果能够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而且要在科技活动过程中让更多的人能够有参与的机会,即要发挥农业科技活动的育人功能,使有限的资金投入能够收到更大的效益。将农业科技活动育人功能纳入农业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加以考核,强化农业科技活动的育人作用。第三部分(第三章)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揭示了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开发中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