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主动热控制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lyialyia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拓扑具有运行效率高、波形质量好、无需器件直接串联等优点,是柔性直流输电领域最具技术优势的换流器方案之一,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随着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换流站的电压、电流等级不断增加,运行工况日益复杂,如何提升换流器在严苛、复杂工况下的运行可靠性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功率器件结温及其热摆幅是影响电力电子装置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换流器中功率器件热应力的准确刻画和主动控制是实现换流阀可靠性提升的先决条件和有效手段。然而,由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器件数目繁多、运行模式多样,其热应力特征尚不明晰,热控制手段相对匮乏,为此本文从功率器件热应力问题的深度挖掘和主动控制两个层面,深入研究了MMC主动热控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内容包括热控制的数学建模、机理分析、自由度挖掘和优化控制等方面,提出系列适用不同工况的主动热控制方法,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  首先,建立了直流电流调制比的概念,提出了基于盈余子模块主动旁路的热不均平抑方法。通过深入研究MMC拓扑的工作原理,发现桥臂电流直流分量是导致子模块器件热应力不均的主导因素,据此定义了直流电流调制比的概念,推导出直流电流调制比与子模块热不均程度之间的单调对应关系,进而建立了基于直流电流调制比的热不均评估方法,简化了MMC热应力的分析。然后,为了缓解半桥子模块内的热不均问题,利用桥臂所需子模块数随桥臂电流正负半周不同的运行规律,提出了基于盈余子模块主动旁路的热不均平抑方法,该方法可将子模块内功率器件的最高温升降低25%以上,且对MMC端口电压、电流影响不大,有效改善了MMC的运行可靠性。  其次,揭示了混合型MMC在电压调制比大于1时的子模块热不均加剧诱因,提出了基于对称调制的热应力主动均衡策略。在剖析混合型MMC半桥及全桥子模块电容电压失衡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两倍频环流注入的电容电压平衡策略,大幅提高了混合型MMC的交流电压运行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混合型MMC在电压调制比大于1时的热应力特征,揭示出混合型MMC的子模块热不均问题比半桥型MMC更为严重,并证明了直流电流调制比概念在混合型MMC中的适用性。为降低混合型MMC的子模块热应力不均,提出了基于对称调制的主动热控制方法,使得全桥及半桥子模块中功率器件的温升降幅均达20%以上。  再次,证明了相间热应力不均是MMC在不对称工况下的共性现象,提出了基于中点移位的相间热应力主动均衡方法。借助通用电气模型及直流电流调制比概念对MMC在不对称工况下的热应力进行综合评估,发现MMC三相直流电流调制比不对称会引发相间热应力不均现象。进而,基于矢量分析法揭示出MMC交流电压矢量在电流方向投影不均是导致三相直流电流调制比不对称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了通过中点移位控制MMC交流电压,来均衡三相直流电流调制比的主动热控制策略,实现了MMC在不对称工况下的三相间热应力均衡,有效降低了MMC功率器件的最高结温。该方法对环流抑制、输出特性等MMC电气特征负面影响较小,有效改善了MMC换流器不对称工况下的综合性能。  最后,梳理了现有热控制自由度,提出了自由度组合的热应力优化及主动控制方法。通过对现有热控制自由度进行综合分析,发现MMC的各类热控制自由度实现原理不同,具有层次化特征,据此提出了自由度组合的热应力优化控制方法。以组合优化思路为指导,借助共模电压注入可提升MMC盈余子模块数及短路故障下盈余子模块数增加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共模注入-主动旁路组合的主动热控制方法和基于中点移位-主动旁路组合的主动热控制方法,进一步降低了MMC对称及不对称工况下的器件热应力,证明了组合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以柔性直流输电系统MMC换流器的可靠性提升为研究背景,提出多种主动热控制方法,有效降低了MMC换流器在各类运行工况下的器件最高结温,并克服单一热控制方法适用范围的局限,提升了主动热控制的作用效果。最后通过搭建可实现结温在线检测的25电平MMC实验平台对上述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热应力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及热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学位
《大型移动式发电机负荷试验站监控系统的研制》是大连造船新厂立项的“大型移动式负荷发电机负荷试验站的研制”项目中的子课题。通过对子课题的研究设计,形成了本论文。 本文详细地阐述了本监控系统的研制思路和具体实现。对过去多以人工测控为主的模拟装置,用先进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实现了试验信息的在线检测、试验过程中自动稳流和试验信息管理。自动稳流采用自组织模糊控制方案。本系统运行稳定、操作方便、可靠性
该论文提出了基于网络化虚拟仪器技术的自动测试系统的技术概念,将网络化虚拟仪器技术应用到测试领域,使传统的自动测试系统实现了网络化并兼有了虚拟仪器的优点.该论文是具
汽轮发电机转子端区磁场的问题,在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但由于端区材质众多、结构形状和端区涡流分布十分复杂,至今还未是到圆满的解决.该文采用目前较成熟的A,ψ-A法,考虑了转
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及降低损耗在现代工业控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对电机控制的漫长的研究过程中,为了实现平滑起动降低损耗及在过程中降低损耗,科技人员提出了多解决方案,一定程度上解决电机的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智能型节能起动器,将自适应理论用于运行控制,在实现电机软起动的同时,提高了运行节能效果及控制的可靠性削除了控制回环震荡。 本文第一部分从安全角度出发,讨论电压变化对电动机稳定运行
随着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线在中国越来越多地建成和运行,大容量变压器的应用日益增多.电力变压器在电力系统输电和配电各个环节中广泛使用,因而其保护设备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这
该文首先简要讨论了小波变换的奇异性检测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暂态行波故障特征的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极大值理论的电流行波故障启动元件、故障选线元件
《集散控制系统在自升式海洋平台起升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来源于辽宁省重点科技项目“海上石油平台动力控制技术及仿真技术的研究”和辽河油田“试采2号平台”起升系统技术
配电网络在整个电力系统中作为联系电源与用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高低与用户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对配电网络的可靠性及其评估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在综合分析
该文在研究了基于BMS-API标准开发应用程序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完整的基于此标准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程序的设计方案,并按照这个方案实现了主成份分析方法结合人工神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