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我国的会计界随之掀起了研究新会计准则的浪潮。由于新准则在2007年1月1日才开始在上市公司实施而且修改的力度比较大,因此目前关于新准则的研究大多是规范性的研究,而且研究主要集中在与以往会计准则相差较大或完全是刚刚引入的一些会计理念。而对于新准则下的政府补助的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目前在国内却没有相关的研究。基于此种原因,论文通过对取得政府补助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政府补助会计准则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支持,为会计政策的制定者提供证据支撑。论文采用的是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采用的模型是根据政府补助会计准则调整后的报酬模型和价格模型。通过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不仅具有价值相关性,而且实施新会计准则后政府补助的价值相关性得到显著提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研究思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1章)第二部分,要主介绍政府补助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在各个阶段的定义以及核算情况。最后将新的政府补助会计准则与我国旧的政府补助处理规定以及政府补助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第2章)第三部分,对价值相关性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同时对国内外关于价值相关性研究进行详细的分析及评述,政府补助的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需要建立的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部分,实证部分。本部分一共两条主线。一条介绍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并详细述说了研究中所使用的四个具体模型。另外一条则是运用报酬模型、价格模型分别对上海A股市场、深圳A股市场和整个中国A股市场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第4,5章)第五部分,通过对第四部分的实证进行分析,系统地得出简要结论:政府补助具有价值相关性,而且新的政府补助会计准则提高了政府补助的价值相关性。同时说明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可能改进的地方。(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