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小鼠钛磨损颗粒诱导颅骨骨溶解模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发挥作用中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将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成四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浓度LBP组,高浓度LBP组,每组15只小鼠,将钛颗粒植入相应组的颅盖骨上,各组进行相应处理2周后处死小鼠剥离颅盖骨并取材。假手术组术后每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在小鼠颅骨表面植入钛颗粒,术后每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低、高浓度药物组造模后分别每天灌胃LBP20mg/(kg·d)或100 mg/(kg·d),最后一次灌胃后处死取材。分别行Micro-CT检测假体周围骨质溶解情况,骨密度(BMD)、骨组织体积(BV)、骨体积分数(BV/TV)等指标,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关节组织中骨保护素(OPG)与核因子κB配体受体激活剂(RANKL)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Micro CT扫描图结果显示,假手术组未见明显的骨质破坏,模型组的小鼠颅骨钛颗粒植入周围发生了骨质吸收,LBP治疗后可以改善骨质吸收的程度和范围,表现为颅骨厚度增加,BMD增加,BV及BV/TV升高。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可见完整的颅骨结构,包括脱钙后的颅骨组织基质部分及外侧的纤维结缔组织,基本没有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明显可见大量黑色团状物质,为没有被吸收的钛颗粒,骨组织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组织间距变大,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在低浓度LBP组和高浓度LBP组中,黑色聚集的钛颗粒明显减少,骨组织的溶解破坏明显改善,浸润的炎症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高浓度药物剂量组较低浓度药物剂量组改善更为明显。通过Western-blot测定四组颅骨组织样本中的OPG与RANKL的表达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OPG蛋白表达稍有增加(P<0.05);LBP可以显著增加OPG的蛋白含量,且高浓度治疗组高于低浓度治疗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RANKL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低浓度LBP治疗虽然RANKL蛋白含量较模型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治疗组RANKL蛋白含量低于模型组和低浓度治疗组(P<0.05)。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OPG/RANKL比值明显降低,LBP治疗后OPG/RANKL比值增加,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且高浓度组增加高于低浓度LBP组(P<0.05)。IHC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颅骨内注射钛颗粒后OPG阳性细胞数稍有增加(P<0.05);灌胃枸杞多糖可以增加OPG蛋白表达,且高浓度组优于低浓度治疗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颅骨内注射钛颗粒后RANK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灌胃枸杞多糖可以降低RANKL的蛋白含量,且高浓度治疗组的作用优于低浓度治疗组。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中小鼠颅骨组织周围的炎性因子增多(P<0.05)。而枸杞多糖灌胃后颅骨周围组织中的炎性因子明显减少(P<0.05),且高浓度治疗组优于低浓度治疗组。结论 枸杞多糖对钛磨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有抑制作用,且能抑制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枸杞多糖的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调节OPG/RANKL通路和抑制炎性因子生成等途径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