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更加重视中小学教育的连贯性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和初中是义务教育的两个学段,学生的认知、思维各有特点,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有所不同。教师在这两个学段的教学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小升初”的重要转折期,学生在学习上会明显感到不适应。适应性是学生心理素质的组成部分,学习适应性是衡量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数学学习的适应性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心理素质发展。为了深化教育改革,解决教育教学中“小升初”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对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必须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研究从学生学习情感、学习外部因素、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对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适应性现状进行分析,并在实践中探究培养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有效策略。全文主要由以下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采用文献分析法,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分析了解当前研究现状,寻找本研究的切入点并制定了研究方案。第二部分采用文献分析法,认识数学学习适应性等相关概念,为分析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构建理论框架。从理论上认识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第三部分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编制了《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采用统计分析法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了问卷的结构,并通过信效度检验证实了该问卷的可靠性与合理性。接下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麻江县第二中学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现状及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1)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对数学成绩有一定程度的影响;(2)该校学生总体学习适应性处于中等水平,并在求助数学教师、数学应考、自主学习、数学内容及应用四个适应维度上得分较低;(3)该校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在年龄、父母文化程度、班级上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结合学生、教师的访谈结果,得出影响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重要因素是:数学学习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家庭教育。第四部分对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结合调查分析中数学学习适应性较弱的几个维度针对性选取案例及数学内容从衔接教学、课堂模式、复习策略三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实践探索,分析教学实践中可取与不足之处。第五部分回顾研究工作,总结全文。对学校、家长、教师提出培养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