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以父家长制为例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文化因素的复杂性和不易把握性,正统经济学多将文化因素看作是经济的外生不变因素。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新制度经济学派提出了“非正式约束”一词,并将其看作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内生变量。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与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翼,两者是共生互动的关系。  父家长制从最初意义看,是一种伦理性家庭、家族的组织结构,后来由于治国安邦的需要而发展成为国家的组织形态的表现形式。由于其历史悠久、势力强大,已经浸透了整个社会,它已是一种政治文化和精神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父家长制可以被看作是中国社会组织的核心精神。父家长制的主要特征是君权、父权、夫权,它在中国根深蒂固,造成了中国政治文化观的两种取向:一极是权势者的专制性价值取向;另一极是民众的臣服性价值取向。  父家长制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消极方面来看,一方面,父家长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相矛盾,如:臣服性人格、等级特权与自主平等竞争的对立,“人治”与“法治”的对立,因循守旧与科技创新的对立等等;另一方面,父家长制对家族企业的管理也有一定消极影响,如:在企业中实行家长制,人情代替制度,具体产权不明晰等等。从积极方面来看,父家长制又在一定层面上促成了家族企业运行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在自上而下的改革过程中,父家长制也大大减少了改革的阻力和摩擦成本。  文化对于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能因此就断定文化决定着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文化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而且文化只通过特定的路径来对经济产生影响。用文化因素来解释经济存在着一定的限度。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有限性告诉我们,家长制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也是有限度的,企图完全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判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败得失是不科学的。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正以巨大的威力、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智力资源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由对稀缺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转向了对智力资源的依赖。现代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基础之上的新经济形态,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智力资源的竞争。智力资源日趋激烈
选用20~28日龄的小尾寒羊羔羊30只为试验动物,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进行羔羊代乳粉饲喂试验.对照组羔羊采用随母哺乳、自由采食、自由活动的方式饲养;试验组羔羊自出生后30日龄
马钰(1123-1183年),山东宁海(今山东烟台牟平)人,原名从义,字宣甫,师从王重阳后,改名钰,号丹阳子。他学识渊博,是“北七真”①之首,全真道的第二代掌教,在中国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学位
如果我们把宋明理学的发展看做一个过程的话,从宋代“理学”到明代心学的发展流变无疑是这一时期儒学史乃至哲学史最具重要意义的关键问题。尽管这一时期传统上作为训诂考据
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其关于人性的研究和探讨,对十八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情感主义理论是休谟哲学,特别是其人性学说中最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