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动作记忆理论中情境整合理论提出,操作效应的成因是操作带来的自我卷入,这种自我卷入使记忆项目各部分更好地整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操作效应。该理论对于整合的具体过程存在模糊与争议,对于动作记忆背景信息能否参与整合及其具体的整合机制也不明确。为了进一步探索动作记忆来源记忆研究中的背景信息整合机制,本研究设计并进行了两个实验,利用多维来源记忆研究中的情境线索效应,直接探讨单一维度背景线索对其他维度背景提取的作用,进而探讨操作在动作记忆不同背景信息加工机制中的作用。实验一采用4编码方式(自我操作编码SPT、自我语词编码VT、观察主试操作编码EPT、主试语词编码EVT)×2情境线索呈现(呈现线索、不呈现线索)的混合项目内实验设计——其中编码方式采用被试内设计,情境线索呈现条件采用被试间设计,来探讨操作对任务相关信息与被试相关信息的整合,以及这种整合对操作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中等熟悉程度的项目,操作条件下个体源判断成绩显著优于语词条件,存在显著的操作效应;线索呈现条件下个体源判断成绩显著优于不呈现线索,存在明显的情境线索效应。两个变量主效应及交互作用显著,操作条件促进个体对两种背景信息的整合,进而提高了线索条件下的源判断成绩。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实验二增加了熟悉度变量,本研究采用4编码条件(真实操作、观看他人操作、默读语词、听他人阅读)×2情境线索呈现(呈现线索、不呈现线索)×2项目熟悉性(高熟悉度、低熟悉度)的混合项目间实验设计,其中编码方式采用被试内设计,线索呈现条件与项目熟悉性均为被试间设计,以探讨熟悉性在动作记忆来源记忆操作效应产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操作效应的产生不受材料熟悉性的影响,无论熟悉性高低,操作效应始终显著;而不呈现线索时,被试的源判断成绩优于线索呈现条件,这一结果与实验一相反。本研究证实了来源记忆提取中存在操作效应,动作信息、语词信息与被试相关背景信息、任务相关背景信息能够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记忆单元。动作编码促进了这种整合,从而导致了源记忆提取时的操作效应的产生。这种提取的获益不仅表现在以项目成分为线索进行再认或者源判断的情况,同时也会出现在以背景成分为线索进行源判断的情况中。同时,与项目与背景整合相比,操作带来的背景信息之间的整合较为脆弱,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如:项目熟悉度、背景信息负载量等。而在非动作编码条件下,同样存在不同形式信息的整合,这种整合可能是来源记忆情境线索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然而,个体整体的反应时并不受到操作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多维背景信息提取难度较大,达到地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