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提速换挡时期,为实现经济由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我国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决策,国家及各省纷纷出台一系列创新创业政策,全国创新创业迎来新高潮。经过几年实践,创业政策绩效如何,如何准确评估创新创业政策,这对于政策制定与修正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意义。为了准确识别各地区创新创业政策效应,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基础上,首先,使用我国254个地级市数据,通过对创新创业主体、双创环境和双创绩效这三个维度的九个变量进行降维分析,使用因子分析法,计算254个地级市的双创水平因子的综合得分结果,作为创新创业水平的代理变量;其次,在平均处理效应基础上建立倾向得分-双重差分(以下简称为PSM-DID)的计量模型,利用前述得到的创新创业能力指标和经济发展水平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PSM-DID估计,并对创新创业产出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对创新创业政策发挥效果的机制进行检验。初步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创业政策实施前后对创新创业水平有显著提高作用,但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为负;加入创新创业政策时间的滞后变量,识别了政策的动态效应,发现创新创业政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由负变为正,这表明创新创业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存在一定时滞;创新创业政策的机制研究表明:房价、人力资本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等要素在创新驱动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据此,本文提出了:各地级市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特点和阶段适时适宜制定符合自身的创新创业政策,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发挥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教育财政支出,依靠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创新创业政策的创新效应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