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汞作为一种有毒且危害比较大的环境污染物,自20世纪50年代日本水俣病事件以来,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三峡水库是我国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位于长江上游高汞背景区。水库修建所带来的汞污染问题也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水库建成后,水流减缓,停留时间增长,这将影响库区水中汞的迁移转化规律。本文以三峡库区流域为研究对象,对三峡水库、嘉陵江水体中汞的环境行为进行初步研究。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巯基棉分离富集—氢化物原子吸收测定水体中纳克级总汞的分析方法 基于巯基棉具有强选择性吸附的特点,建立了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灵敏度高,能监测水中纳克级汞的新方法,本文对富集和测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选择出最佳参数,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干扰。该方法可直接用于三峡库区水体中汞的测定。 2.KMnO4—Luminol化学发光体系测定水中汞(Ⅱ)的应用研究 基于Hg(Ⅱ)可催化高锰酸钾—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可产生后续化学发光,建立了在最佳条件下利用后续发光反应测定汞的新方法。该方法检测限为2×10-9g/mL,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8~5.0×10-6g/mL,对0.1μg/mL的汞离子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RSD为3.6%。采用巯基棉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将此法用于环境水体中汞(Ⅱ)的测定,并与HG-CVAAS进行对照实验,结果满足分析要求。 3.不同湿法消解对氢化物原子吸收测定鱼样中汞、硒含量的影响 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研究了不同湿法消解方法对鱼中汞和硒含量测定的影响,探讨了测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硫酸和硝酸混酸介质中,采用高锰酸钾及过氧化氢作氧化剂进行消解较适合鱼样中汞的分析,而用硝酸和高氯酸进行消解适合鱼样中硒的分析。此方法已成功用于标准参考物质的测定。 4.重庆及三峡水体重金属汞的环境行为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