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下采煤引起工作面上方地表发生沉陷,造成生态环境、设施破坏、自然灾害等问题。传统的矿区沉陷监测手段效率低,且只能获取线状沉陷数据。机载LiDAR技术在获取开采沉陷面状信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点云滤波和沉陷建模误差显著等问题。为此,本文以榆神矿区的两个综采工作面地表为实验区,利用机载LiDAR系统采集多期点云数据,通过改进点云滤波算法及深度学习方法来获取地面特征点云,构建高精度沉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采煤引起工作面上方地表发生沉陷,造成生态环境、设施破坏、自然灾害等问题。传统的矿区沉陷监测手段效率低,且只能获取线状沉陷数据。机载LiDAR技术在获取开采沉陷面状信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点云滤波和沉陷建模误差显著等问题。为此,本文以榆神矿区的两个综采工作面地表为实验区,利用机载LiDAR系统采集多期点云数据,通过改进点云滤波算法及深度学习方法来获取地面特征点云,构建高精度沉陷模型并提取水平移动信息。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结合地形特征提出点云滤波的改进算法,提升了地面点云滤波的效果。选用常见点云滤波算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利用三角网渐进加密滤波算法能较好剔除植被等非地面点、保留地面点。在三角网渐进加密滤波算法基础上针对两大参数的优选进行改进,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算法误差减小,更适用于榆神矿区植被覆盖条件。(2)利用地形因子结合DNN模型提取特征点云,减小了复杂地貌对沉陷建模的误差影响。通过分析地形因子及构建DNN模型,提取受地形影响较小的特征区,内插获取完整沉陷盆地DEM。采用GaussAmp函数进行沉陷盆地曲面建模。结果显示,在非沉陷区利用局部多项式插值算法、沉陷区利用径向基函数插值算法进行沉陷盆地构建精度较高;采取基于LM算法的GaussAmp函数拟合盆地精度最高。(3)通过改进现有的特征匹配算法,探讨了基于沉陷模型提取水平移动信息的技术途径。在BSC(binary shape context)算子基础上结合地形因子进行特征匹配算法的改进。分析点云密度、参数对算法的影响,对采煤沉陷区地表水平移动进行提取,分析水平移动偏差与点云密度、地形特征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改进特征匹配算法提取的水平移动曲线,符合采煤沉陷水平移动基本规律,与水平移动偏差相关性较强的地形因子可用于衡量改进特征匹配算法对水平移动提取误差的大小。论文研究结果为机载激光扫描获取采煤沉陷区精准三维变形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井下开挖所面临的水文地质构造条件也愈发复杂和恶劣,开采受水害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煤矿水害的发生往往与水在承压破碎煤岩体中的渗流息息相关。此外,采空区破碎煤岩体在采动应力和上覆岩层作用下会再次压实和破碎,导致其粒度分布与孔隙结构也随之改变,继而影响其渗流特性。因此,研究承压破碎煤岩体再破碎过程中的渗流规律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基础。本文采用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粒度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体的热舒适性研究得到了国家及个人的极大关注。共处于同一环境下的人群,由于个体差异性,人群内部间的舒适性会存在差异,因此,如何营造健康、个性化的舒适环境,最大程度地提高个人的热舒适水平,已成为目前热舒适领域研究和追求的趋势和热点。基于个体差异性进行人体热舒适模型及模拟研究,研究成果可用于预测不同个体的热生理参数和评估热舒适性,且可为工作环境的安全健康评估和个
随着地铁承载运输能力的提升,地铁站安全成为社会聚焦问题。而地铁火灾作为频率相对较高、危害性较大的事故,一旦失控将会为城市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合理高效的通风排烟方式不仅能够为乘客提供安全的乘车环境,亦能在灾变的环境下实现控灾、降灾的效果,保证人员生命安全以及社会公共效益的实现。本文以西安某岛式类型地铁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全尺寸几何模型,基于FLUENT完成站台排烟口不同布置方式对站台火灾烟气影响
光子学和电子学及其在传感领域的技术发展,已经跨入一个新的纪元——太纪元。与之对应的“太赫兹(Terahertz,THz)”一词,现用于描述频率在0.1-10THz(对应波长3mm~30μm)范围内的一段特殊电磁频谱。近年来,学术界和商业界对THz波段的集中开发已经填补了介于微波与红外波谱之间的空白。尤其是在THz传感、成像及通信领域,各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工作。折射率传感器
高光谱影像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物信息,具备“图谱合一”的特点,帮助人们不断认知地物属性的本质特征。高光谱影像地物分类旨在对高光谱影像覆盖的地物类型进行准确划分。丰富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提高了高光谱影像的应用潜力,但也存在波段数量大导致的数据冗余等问题。监督学习是一类常用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其良好分类结果需要依赖大量标注的训练样本。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多尺度特征提取和基于模型的迁移学习引入高光谱影像分类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蓬勃发展,建设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造成水上流失、荒漠化加剧。区间绿化作为高铁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是改善沿线生态环境、防止荒漠化扩张的有效手段。由于荒漠区高铁地段的特殊性导致植被成活率大大降低,需要人工维养才能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但是高铁线路里程长、跨度大的特点给绿化维养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以银西高铁为依托,针对宁夏荒漠化区域,重点研究高效节能的智能维养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安全韧性已发生转变,过去只关注重点城市的中心城区,而国土空间规划更强调对于整体研究区域的认识与了解,况且县域研究较小。因此,小尺度县域的安全韧性研究分析尤为重要,其分析的成果可以为乡镇的安全韧性建设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引导与建议。应急避难场所的设置也是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保障的有效手段,科学合理的空间分布,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显现更为明显,同时,空间布局规划的科学性在很大程
煤层开采后由于改变了地下岩土体应力状态使采空区围岩产生了变形破坏现象,对地铁隧道构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研究地铁隧道穿越采空区稳定性对于预防安全事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州市地铁某区间隧道穿越煤层采空区为依据,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隧道失稳区长度与采空区主要因素的变化规律分析、隧道穿越典型采空区稳定性分析、隧道穿越采空区施工方法比选、隧道穿越失稳典型采空区治理研究。主要成果有:(1)依据研究
针对现有光学玻璃相关力学参数人工测量过程较为复杂、智能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光学玻璃力学参数的智能化测量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是提出了一种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快速测量小样品光学平板玻璃力学特性的方法。首先利用接触力学理论和牛顿环干涉理论,理论推导出测量光学玻璃力学特性的解析式;其次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的优势,通过摄像头拍摄牛顿环干涉图像,基于MFC框架设计开发了牛顿环图像采集和力学特性计算的软
电离层延迟是制约导航和定位精度的误差源之一,实践证明高精度的电离层模型对于电离层延迟误差改正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北斗三号完成全球组网以及Galileo系统日益完善,卫星数达到甚至超过GPS,并且Galileo和BeiDou地面跟踪站超过200个,利用Galileo和BeiDou建立全球电离层模型已成为可能。并且不同系统卫星数量、星座类型和信号频率都存在差异,有必要对不同系统建立的全球电离层模型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