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镧对铜绿微囊藻及微囊藻毒素的影响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35306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s)的广泛应用导致其在环境中不断增加,所引发的危害日益凸显。以往REEs污染的环境安全研究,更多关注的是REEs对陆生植物及其环境影响,对水生生物与水体环境安全的研究报道较少,由REEs污染引发的水体环境安全问题多被忽视。蓝藻水华的暴发不仅与其较强的适应力和繁殖有关,还与水环境的营养水平有很大的关系。鉴于此,本研究以探讨外源REEs对水环境安全的影响为目的,以太湖地区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为观测对象,选取水环境中较丰富的镧[La(III)]作为REEs代表,模拟水环境不同营养水平和La(III)污染,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的优化组合,以外源La(III)对铜绿微囊藻种群增长、胞内微囊藻毒素(MCs)含量及种类、MCs合成关键酶(非核糖体肽合成酶,α-异丙基苹果酸合酶,色氨酸合成酶和预苯酸脱氢酶、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活性和关键酶基因(leuA、tyrA、trpB、argG、mcyA、mcyB和mcyC)、元素含量和胞吞作用的影响为内容,研究外源La(III)对铜绿微囊藻及MCs的影响,旨在发现REEs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MCs的影响规律并揭示其内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La(III)对铜绿微囊藻种群增长的影响。0~8 d时,铜绿微囊藻种群增长较慢,藻密度增长较缓,处于调整期。8~20 d时,铜绿微囊藻生长速度较快,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值,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数量呈指数递增。20~28 d时,铜绿微囊藻藻密度达到了最大值,细胞分裂和死亡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生长周期进入稳定期。28 d后,铜绿微囊藻藻密度开始下降,呈现出负增长趋势,生长进入衰亡期。低、高营养水平下(氮和磷),铜绿微囊藻种群增长规律与正常营养水平一致,呈现S型增长模式。外源La(III)对铜绿微囊藻种群增长的影响取决于La(III)剂量:低剂量La(III)(2.0μM)促进了铜绿微囊种群增长,藻密度比对照处理组增加了4.8%,同时种群内禀增长率和环境容量增加了11.3%和16.5%。高剂量La(III)(40.0μM)抑制了铜绿微囊种群增长,藻密度比对照处理组降低了16.6%,种群内禀增长率下降了12.6%。低剂量La(III)(2.0μM)促进低营养和高营养水平铜绿微囊藻种群最大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0.7%和17.0%,内禀增长率分别增加了0.463%和0.346%。高剂量La(III)(40.0μM)降低了最大环境容量和内禀增长率。因此,低剂量La(III)(2.0μM)能够促进不同营养水平环境下铜绿微囊种群增长,高剂量La(III)(40.0μM)则抑制。(2)La(III)暴露下,伴随铜绿微囊藻种群增长,MCs含量与组成变化规律。正常营养水平种群增长过程中,藻细胞内微囊藻毒素-LR(MC-LR)、微囊藻毒素-YR(MC-YR)和微囊藻毒素-LW(MC-LW)逐渐增加。种群增长进入稳定期时,细胞内MC-LR,MC-YR和MC-LW含量达到稳定。种群增长衰亡期时,MC-LR,MC-YR和MC-LW含量降低。低、高营养水平条件下,种群增长过程中,藻细胞内MC-LR、MC-YR和MC-LW含量变化趋势与正常营养水平一致。相同培养时期,高营养水平条件下,MC-LR含量高于低营养水平环境,MC-YR含量和MC-LW含量则低于低营养水平。低剂量La(III)(2.0μM)促进了正常营养水平环境铜绿微囊藻中MC-LR,MC-YR和MC-LW含量增加。种群增长进入稳定期时,MC-LR,MC-YR和MC-LW含量分别增加12%,32.1%和57.5%。高剂量La(III)(40.0μM)抑制了正常营养水平环境铜绿微囊藻中MC-LR,MC-YR和MC-LW的生成。种群增长进入稳定期时,MC-LR,MC-YR和MC-LW含量分别降低了20.6%,41.7%和58.8%。低剂量La(III)(2.0μM)同样促进了低、高营养环境下铜绿微囊藻细胞内MC-LR、MC-YR和MC-LW的含量增加,高剂量La(III)(40.0μM)则抑制。(3)从MCs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角度揭示La(III)影响MC-LR、MC-YR和MC-LW合成的内在机制。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MCs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在不同浓度La(III)影响下,MCs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低剂量La(III)(0.2和2.0μM)提高了铜绿微囊藻中MCs合成酶(非核糖体肽合成酶、α-异丙基苹果酸合酶、预苯酸脱氢酶、色氨酸合成酶和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活性和MCs合成酶基因(leuA、tyrA、trpB、argG、mcyA、mcyB和mcyC)转录水平。高剂量La(III)(40.0μM)抑制了MCs合成酶活性和基因转录。La(III)对MCs合成酶基因转录水平的低促高抑作用,影响了铜绿微囊藻中合成酶的催化活性,促进了细胞内MC-LR,MC-YR和MC-LW含量发生变化。(4)从生态化学计量学与细胞学角度揭示La(III)影响MCs合成和组成的机理。低剂量La(III)促进了C:P、N:P和C:N摩尔比值的提高,高剂量La(III)则抑制。藻细胞内总MCs含量的变化与C:P和N:P比值呈正相关。藻细胞中C:N比值的增加,MC-LR百分含量下降,同时MC-YR和MC-LW的百分含量增加。La(III)可能通过胞吞作用影响了藻细胞内营养元素和矿物元素的吸收,进而影响了藻细胞的生长和MCs含量及组成的改变。铜绿微囊藻经La(III)处理后,荧光标记物在藻细胞内荧光明显,激活了铜绿微囊藻细胞胞吞作用,且颜色加深程度随La(III)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胞吞作用活化程度被进一步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La(III)可能是通过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途径激活铜绿微囊藻胞吞作用,从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产生影响。本文揭示了外源La(III)对铜绿微囊藻种群增长和藻细胞内MCs含量影响的机理:La(III)通过胞吞作用进入藻细胞内并改变了铜绿微囊藻细胞对元素的吸收,导致MCs合成关键酶基因转录发生变化,影响了铜绿微囊藻中MCs合成酶的催化活性活性,进而影响种群增长和细胞内MC-LR,MC-YR和MC-LW含量。本研究为REEs对蓝藻及MCs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REEs对蓝藻细胞的影响,为客观评价水体REEs污染所引发的环境安全风险提供参考,也为客观评价未来环境中REEs污染引发有害藻类的应激响应提供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摘 要:番茄栽培过程中,菜农比较注重真菌性病害的防治,往往忽略细菌性病害的预防,番茄常因青枯病、疮痂病、细菌性斑疹病等细菌性病害的严重危害而减产甚至绝收。本文介绍了几种番茄细菌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关键词:番茄;细菌性病害;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641 文献标识码:A  1 番茄青枯病  1.1发病症状  该病一般苗期不表现症状,植株长到30cm高以后才开始发病。先是顶部叶片萎垂,以后下部
本文使用DEA方法测度了浙江省2001-2015年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并实证分析了产品质量提升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机制。主要的结论有:技术效率损失是浙江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下
作为21世纪新兴的碳纳米材料代表,零维的碳点(CDs)与二维的石墨烯凭借优异的特性,在光电、传感、建筑、催化等领域中极具吸引力。然而,CDs通常面临聚合猝灭效应的不利影响,并且
一、装配CB-46型液压泵导向钢丝必须注意预弹力CB-46型液压泵压油腔的高压油,有挤入(或者说楔入)两轴套贴合面之间使它们由此处张开的作用力,张开角度的大小,除了和齿轮轴颈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能谱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碘浓度和有效原子序数Z,初步探讨能谱CT评估直肠腺癌脉管侵犯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经手
“北大荒文学”既是一个有着独特历史、地理、人文内涵的区域文学现象,又是深度参与共和国文学发生发展历程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和文化体系构建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学活动。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