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妇科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有近10万的新增病例,约占全世界子宫颈癌新发病的1/5,每年宫颈癌死亡人数居女性癌症死亡人数的第2位,CC是一种在宫颈上皮细胞上发展的恶性疾病,随着体检使用宫颈液基涂片检查的逐年增多,CC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此外,随着手术和放化治疗的进展,众多宫颈癌患者得以治愈。然而,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仍会复发甚至死亡,宫颈癌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状细胞癌,即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约占宫颈癌总数的90%。CSCC在早期阶段以手术治疗为主,而CSCC的晚期阶段则以同期放化疗为主。主要治疗完成后,患者需定期随访,复发一般发生在患者术后3年内,两年内复发占75%-80%。主要表现为盆腔的局部复发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远处转移,患者复发后再治疗的效果不良,生存率低,预后效果差。因此预防术后复发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复发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是否转移等相关因素有密切联系,此外,有研究者认为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含量的变化也对宫颈癌患者的病情有所提示。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是肿瘤相关抗原TA-4的亚型,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48000D。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由两个同质基因编码,SCCA1、SCCA2参与肿瘤发展的过程,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最初从发生在子宫颈的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获得的,存在于子宫、子宫颈、肺、头颈部,食道及肛管等鳞状上皮细胞癌的细胞浆中,特别在非角化癌的细胞中,含量更丰富。少数良性疾病也能见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的表达也增多,如肺部感染、皮肤炎如牛皮癣、肾功能衰竭和肝脏疾病等。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浓度在正常人中很少升高,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升高程度和肿瘤的恶性严重程度密切的相关,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一旦升高往往预示病情恶化,伴发转移的可能,所以常用于鳞状细胞癌治疗效果的监视和预后的判断。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与宫颈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关系,评估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复发中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究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