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文学是《希伯来圣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经验,并用理性对其加工和梳理,得出结论。其中的“智慧”二字,包括思想与实践两个层面。《传道书》作为智慧文学,即便身为正典,围绕它的争论却从未停止。它的内容看似激进、反叛,甚至被扣上“反智慧传统”的帽子。但结尾部分却又与犹太正统保持一致。最初,《传道书》在智慧文学中处于边缘化地位,但它的正典地位又迫使学者不得不重新思考《传道书》的价值和意义。《传道书》的希伯来文是Qoheleth,意为专职去召开会议的人。传统上认为所罗门写作《传道书》,尽管这并非事实,但《传道书》表现了所罗门智慧的特点。若要解读《传道书》,必要放眼于全部的经文。“Hebel”一词在《传道书》中出现38次,其中8次更是作为总结句。因此,如何诠释“hebel”便为研读《传道书》奠定了基调。20世纪之前,对“hebel”的解读分为两种不同的进路:犹太学者基本将“hebel”作为一个比喻词,将它解读为“暂时”或“短暂”。而基督徒则倾向于将“hebel”解读为“虚空”,从而做出价值判断,再来做神学上的洽释。为了协调《传道书》中前后经文的矛盾,有的学者将不同经文中的“hebel”译为不同的意思。20-21世纪,福克斯和斯尼德关于“hebel”的辩论影响甚远,二人分别将“hebel”解读为“荒谬”和“无价值”。福克斯借用了加缪的“荒谬主义”概念,认为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张力,这之间的差异体现在思想上便是“荒谬”。他将《传道书》的主题句释为:一切都是荒谬的。斯尼德则驳斥福克斯的诠释,他认为《传道书》表达的思想是:一切都是无价值的,人要及时行乐。福克斯和斯尼德的解读基于“hebel”的比喻义:“短暂”。本文针对“hebel”一词,在总结具有代表性学者的释义的基础上,根据经文以及《传道书》作者的生活环境,并结合希伯来文的语法,提出自己的见解。“Hebel”最原初的意思是:“一口气”、“蒸汽”。《传道书》中,还有一个与“hebel”密切相关的词:“ruach”。福克斯认为“hebel”和“ruach”绝不是同义词,“ruach”是“毫无意义”的意思;斯尼德认为是两者同义词,“ruach”的意思是“毫无价值”。“Ruach”除了它的本义“风”、气息、神的灵以外,还有一层意思是:人的灵(灵魂)——即与肉体相对的“精神”。当传道者在说“一切都是‘hebel’,一切都是‘reut ruah’”时,他的意思是: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短暂的,也是对精神的追求。这并没有表达某种负面的含义,传道者只是如实地记录、总结他所看到的一切。除前后的主题句外,“hebel”散落在《传道书》不同章节中,共30处。传道者常说:X是“hebel”,读者需要明白“hebel”的描述对象。传道者用“hebel”表示:劳碌与劳碌所得、喜乐、智慧、智慧所得和愁烦、人在日光之下的时日和经历、不到期而落的胎、义人和恶人的遭遇、一切临到、梦境和言语等。《传道书》还与《创世记》有密切关系,传道者在他的作品中对创世故事做出了回应。此外,人名亚伯(Abel)也对阐释“hebel”的含义及理解《传道书》起到作用。人在日光之下的日子是短暂的,人所追求之物也不能持久。那么,到底什么才能让人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呢?一切皆短暂,人的生命也是。生命的本质是生命,而不是其他的东西。传道者呈现了他的时代最本真的社会,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展开的思考。以人的生命为载体的物质是短暂的,但真理是永恒的,对精神的追求也是无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