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IASB和FASB近几年对会计准则的不断改进和更新以及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等效和趋同为背景,提出双重会计计量属性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对国内外机构和主要学者的研究情况,得出:目前国内外人士对双重会计计量属性的同时存在还是很认可的。对于不同的项目需选择合适的计量属性进行计量。对于双重会计计量选择的研究,有利于财务报表的改进,并促进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会计计量模式决定了财务报表信息的有用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行为,能更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营状况。本文主要采用规范方法进行研究,分六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是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阐述两种计量属性的具体内容之前,先说明了何为双重会计计量。接着,阐述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发展历程和优缺点。我国从会计开始产生时起,就一直在运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它直至现在仍然在会计计量中占据核心地位。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更多地体现可靠性,对于一些受外部环境影响不大的项目来说,采用此计量较为合适。同时,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认识过程和优缺点。在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过程一波三折,经历了“开始启用——放弃——重新启用”三个阶段,最终加固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地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多的表现相关性,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最后,在对上述两种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双重会计计量选择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会计要素在选择计量时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会计目标的定位、会计对象的特点、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会计计量评估时的技术发展水平、会计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和会计计量的外部经济环境。会计目标主要是受托责任制目标和决策有用性目标,企业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计量属性。不同的会计对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所选择的计量属性也是不同的。在选择计量属性时,企业肯定要考虑所花费的成本和所得到的收益之间的配比关系。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时,所选择的计量属性才是合理的。目前,我国对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企业在运用公允价值时会产生很多困难,也会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会计准则的不断变化,对于会计人员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掌握现行会计准则,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最后,会计计量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这一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出现物价变动频繁和通货膨胀时,运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会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此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为合适。第四部分针对资产中的几个典型项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个观点。对盘盈的固定资产采用重置成本计量属性较为合适;对应收款项的后续计量采用现值更能体现价值的变动情况;对于贷款,为了解决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动态准备金的提取策略。在投资性房地产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企业不是很多,在整个计量过程中,企业还是坚持谨慎性原则,使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第五部分根据上面的分析,提出在现实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尤其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来说尤为明显。主要的问题包括风险管理加大、盈余操纵问题和成本大于效益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第六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体的概括和总结,双重会计计量属性的同时存在当前还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