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城市病”现象日趋严重。为了应对“城市病”带来交通堵塞或出行不便问题,城市地铁应运而出。地铁由于其特有优势,比如不占地面空间、运行转换速度快、安全系数高等在城市交通中占有一席之地。另外,随着其在各大城市不断地被普及,其除了发挥特有的交通承运功能外,还成为城市的各个中心,成为商业、休闲的重要场所。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攀升,公众对地铁的需求从实用、牢固等角度转向美观,也就是说其需要满足审美等精神需求。在这种新需求的潮流下,对于地铁内的空间环境设计需要不断地更新。但现阶段我国地铁在发展上较滞后,无论是技术设计上还是艺术美观性,对于民众不断凸显的地铁空间的需求暂未能很好满足。本文旨在通过引入行为科学理论对地铁站室内环境进行POE(使用后评价)的研究,依托这些研究,通过对地铁空间设计理论和技法加以总结,得出结论,并通过实际案例来论证所得出的结论。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主要对选题的背景以及前人对论题的研究进行总结,对我国地铁空间设计的现状和不足进行概述。第二部分(第2章):阐述了POE理论及地铁室内环境设计的人性化需求。首先介绍了地铁站室内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存在问题,并从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及文化情感需求入手,分析现有空间设计和使用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地铁站空间的尺度设计、导向性、可识别性及多样化进行分析。第三部分(第3章):对大连地铁站使用后评价进行问卷设计及实施,确定换乘站、起始站等特殊站点,并制定科学的回收统计方法。第四部分(第4章):将乘客对大连地铁站使用后评价进行整理与分析。对各个不同站点的行为地图进行分析,收集地铁站内空间环境的不足。第五部分(第5章):对乘客使用后评价的数据资料进行总结,并从空间环境、功能流线、配套设施、景观小品环境等方面提出更加人性化的改善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