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青年急进高原早期心血管系统变化特点及对高原适应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darfe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全世界有超过1.4亿的人口居住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plateau)[1],其中亚洲就有8千万人[2]。在我国,高原面积辽阔,约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3]。随着高原地区的开放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高原地区工作、生活。然而,由于低氧(hypoxia)、低气压(hypobaria)、寒冷、干燥等独特的高原气候(plateau climate)的影响,许多健康人在进入高原后都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及病理改变。其中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 system CVS)在高原低压缺氧(hypobaric hypoxia)的环境下的改变出现早、变化快、对人体的影响大、后果重,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了解急进高原者CVS的早期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通过提早预防的方式,降低急性高原病(acutemountain sickness AMS)及突发性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 accident CVA)的发生率。目前国内外对急进高原人群心血管的研究较多,但往往指标单一,缺乏对同一人群在平原地区及急进高原后不同时相血压(blood pressure BP)及多项心功能(cardiac functionCF)指标较为全面系统的跟踪检测及对比。本次研究通过对47例久居平原地区的健康青年在平原及急进高原后多个时相CF、BP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 NO)、血浆内皮素-1(ET-1)等指标的跟踪检测,初步了解了急进高原初期,高原环境下心血管系统及其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希望为今后研究急进高原人群CVS变化规律提供一定的依据。对象和方法对象观察对象为47名世居平原的健康男性青年,既往无高原旅居史,年龄18.27±0.9岁,身高168.15±4.16cm,体重58.67±7.11kg,进入高原前居住地平均海拔为400米。均为同一季节乘飞机初次进入高原,所到高原平均海拔为3680米。经Lake Louise急性高山病评分体系(Lake Louise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score system LLS)[4]评分,47名观察对象到高原后无一例AMS发生。方法1.分组方法先就47人的BP、CF的整体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总结规律。然后根据急进高原第1天47名对象的血压较平原水平是升高还是降低将其分为A、B两组。A组为急进高原后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SP)降低组(11例),B组为急进高原后SP升高组(36例)。两组血压的改变与其在平原地区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体表面积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测量方法在静息状态下,坐位,由5人使用江苏鱼跃公司生产的JB3053-91型台式血压计(desk model sphygmomanometer)分别测47例健康青年人进入高原前1周在平原地区及进入高原地区后同海拔不同时相(1天、1周、1月)上肢肱动脉血压,共4次。由同1人使用美国索诺声公司MMX型便携式心脏彩超仪(echocardiography)测量47人4个时相的室间隔的厚度与运动幅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 and amplitude IVST&IVSA)、左室后壁的厚度与运动幅度(posterior left ventricle thickness and amplitudePLVT&PLVA)、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 LVEDD)、左室舒张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ne 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end-systolic volune LVESV)、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PAP)。通过测得结果计算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minoraxis decurtation LVMAD,△D%)、每搏量(stroke volume SV)、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由同1人使用北京福田公司7101型心电图机(electrocardiography),为47名观察对象做4个时相的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hearth rate HR)。抽取47人4个时相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ml,于15分钟内,常温下3000rp/min离心5min,取上清-20℃保存。使用日本日立公司718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得47人4次的C反应蛋白(CRP)值,使用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一氧化氮(NO)试剂盒,采用硝酸还原法分别测得47人4次的NO值。使用北京华英生物技术研究所内皮素(ET-1)放免试剂盒测得47人4次的ET-1值。3.统计学方法重复测量数据的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SS17.0,α=0.05);均值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采用SPSS17.0α=0.05)。各指标的正态性检验,采用单样本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洛夫检验(采用SPSS17.0,α=0.05);考察A、B两组间对比,各指标有无显著性差异。根据指标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hey U检验(采用SPSS17.0,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整体来看,与平原相比较:进入高原1天的BP、HR、PAP、CO明显增高(P<0.05),SV则明显降低(P<0.05),LVEF及△D%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入高原1周的HR、PAP明显增高(P<0.05),LVEF、△D%、SV明显降低(P<0.05),BP、CO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入高原1月时CO、PAP明显增高(P<0.05),BP、LVEF、△D%、SV明显降低(P<0.05),HR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进入高原1天相比较:进入高原1周时BP、HR、LVEF、△D%、SV、CO均明显减低(P<0.05),PAP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入高原1月的PAP明显增高(P<0.05),BP、HR、CO明显降低(P<0.05),LVEF、△D%、SV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进入高原1周相比较:进入高原1月的LVEF、△D%、SV、CO明显增高(P<0.05),BP、HR明显减低(P<0.05),PAP无显著性差异(P>0.05)。2.进行分组后A、B两组的HR、LVEF、ΔD%、SV、CO、PAP在各时相的变化趋势相同,与整体观察时呈相同变化。两组的CRP、NO变化趋势则不同。与平原时比较,B组进入高原1天、进入高原1周的CRP均明显升高(P<0.05),A组进入高原1天时升高不明显(P>0.05),进入高原1周后才出现明显升高CRP(P<0.05);在进入高原1月后两组CRP均降至接近平原时水平。A组ET-1表现为进高原1月时较平原及进高原1周明显降低(P<0.05);B组各时相间ET-1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NO在进入高原前后各时相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3. A、B两组进入高原第1天的各指标进行组间对比发现,B组的HR、CO、ET-1明显高于A组(P<0.05),其余指标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总体来看,CVS的变化多集中在进入高原后1周内,此期应密切监测CVS的变化,以降低AMS、CVA发病率。进入高原1个月后,随着机体对高原气候的习服,CVS逐渐恢复平原时状态。此时CVS仍有明显异常者可能为罹患慢性高原病(chronicmountain sickness CMS)的高危人群。2.无论进高原第1天血压是升高还是降低,两组考察对象在进高原初期CF的变化基本一致。这种变化保障了在快速进入低氧环境后,心脏的供血供氧仍能满足全身各组织的需要。3.与进高原早期血压降低人群比较,进高原早期血压适度升高人群对急性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其罹患AMS的风险相对较低。
其他文献
<正>对标世界一流是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方法,而且是持续进行的。受访专家:谢安德勤中国华北区副主管合伙人、风险咨询华北区主管合伙人赵健德勤中国风险咨询合伙人桂晏德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人类社会各领域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在教育领域引发的教育信息化浪潮正在深刻改变着教育的面貌,在军事领域引发的军
道德问题一直是历届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领域。道德激励机制作为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也必然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
山部地区高速公路施工具有较大的艰巨性,在对山区的高速公路进行设计时,必须对其状况进行具体的勘察,从而确保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能够全面及时的开展。文章通过分析山区高速
会计电算化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姚东强王裕目前我市的会计电算化已初具规模,各项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也日臻完善。但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且这些问题
【正】 女性大抵占了全球总人口的一半,但女性电影在当代美国电影中却远远占不了一半。不过这也不值得义愤填膺,因为这与其说是男性“歧视”使然,毋宁说是商业运作的结果.当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位置,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和实验教材相比,其中有三个单元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见下表)
本论文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大豆油为原料通过均质、喷雾干燥制备得到乳液粉末,通过测定粉末的包埋效率、复溶性及微观结构,从而揭示大豆蛋白作为壁材的包埋特性。另外,还评价了
近年来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引发了海内外译学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一方面生态翻译学方面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时有发表,甚至还举行了生态翻译学的国际研讨会,推出了专
期刊
文章以中国桂林龙脊梯田景区和泰国黎敦山发展项目为例,对中、泰两个代表性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与管理进行研究与分析。文章从旅游产品开发历史与发展现状、社区参与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