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前臂软组织活体力学性质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yuyu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皮肤、肌肉等软组织的力学性质是诸多研究领域的基础,尤其在互动可视注射模拟,微创外科治疗,皮肤病学、美容化妆、量化医药产品效力及皮肤病检测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压凹痕实验被广泛应用于软组织材料的弹塑性力学行为研究。人体的皮肤是一个复杂的多层复合材料,具有和其他生物软组织相同的力学性质,即非线性、超弹性、粘弹性和各向异性等。但传统的压痕实验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虽然可以通过自动控制设备来得到探头的总体压痕深度,但并不能由此确定每层的变形位移。因此,在传统实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一种结合断层扫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的方法来弥补传统压痕实验方法的不足,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性。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传统的压痕实验方法和MRI技术来测量人体皮下层和肌肉层非线性力学性质的实验方法。为此,我们利用MRI断层扫描图像建立了皮肤-皮下-肌肉-骨头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作为整个前臂组织的简化模型。通过静态压痕实验和MRI图像的原始数据确定了材料本构方程的超弹性参数,并利用上述模型验证了该过程,此时只把皮下-肌肉视为弹性材料而忽略了其粘弹性力学特征的影响。另外,我们通过测量动态荷载下前臂接触反力随时间变化的响应来确定不同的加载速率对整个软组织结构率相关性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个结构的初始接触力随着载荷速率的增加而不断增大,此时模型所有软组织都视为非线性弹性和粘弹性,其中粘弹性特征通过应力松弛函数的Prony级数来表示。总体来说,本文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压痕实验及实验结果整理。实验部分主要介绍压痕实验的建立方法,包括压痕部位的绑定,压痕设备的安装,前臂部位的影像定位,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加载等。实验结果整理部分,包括对断层图像中各个软组织层变形位移的测量,静态压痕实验中压痕深度的确定以及动态松弛实验中力位移数据的整理。断层图像三维重建。由于理想的生物组织模型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方面都与真实结构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而大大降低了模拟计算的可信度,导致整个研究的结果出现错误。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通过医学图像处理软件Simplewar-ScanIP对断层扫描图像进行了真实结构的三维重建,大大提升了计算模型的精确度和可信度。各软组织层力学性质的描述。将上述整理的力位移数据通过弹性接触理论的关系获得皮下层和肌肉层的超弹性材料参数,再将所有的软组织层视为非线性超弹性和粘弹性来研究不同加载速率对整个结构粘弹性响应的影响,其中材料的粘弹性参数全部来自于文献中的数据。有限元仿真模拟。将上述三维重建的实体模型划分网格后转化为可用于后续计算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将力学参数赋予表皮-皮下-肌肉-骨头分层结构的复合体,来模拟其非线性超弹性和粘弹性力学特征,通过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对比来验证参数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分子马达是广泛存在于细胞内部的具有马达功能的酶蛋白生物大分子。生命活动中的许多过程都是基于分子马达的运动,如肌肉的收缩,细胞的有丝分裂,DNA 的复制。在生物电场的作用下
直线感应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化为直线运动机械能而无需任何中间转换机构的传动装置。它能“直接”获得直线运动,省去中间的变换环节,给被控对象提供直线运动形式的推力
期刊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调速技术的发展、异步电机的调速方法以及矢量控制的思想,讨论了直流调速和交流调速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矢量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电力系统受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也日趋严重,给电力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迫切要求电力系统具备一定的响应能力,即电力系统灵活性,以减小或消除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电力系统灵活性是现代电力系统运行的内在需求,作为针对不确定性因素和电力系统应变能力的评价,灵活性是电力系统相关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均密切相关。因
薄壁金属管结构是最常见、最有效的一种吸能元件,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飞机和轮船等几乎所有交通工具以及国防军备装置等的碰撞能量缓冲系统当中。当碰撞发生时,金属
加筋土是一种在土中置入一定抗拉材料而形成的复合土。加筋土结构作为一种新兴的土工结构。以其造型美观、施工方便、节省造价、适应性强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作为煤产大国,由于地理条件的约束,井下生产时不幸引发的煤矿事故始终居于世界之首。近几年,事故预防和灾后避险救援已成为十分紧要的研究课题,其中紧急避险系统更是各专
马克·汤普森2012年担任纽约时报首席执行官(CEO)以来,一直主导该报的发展战略和全球运营.在他的领导下,纽约时报数字版订阅人数从50万增加到了400万.本文为2020年1月17日,国
期刊
无线电能传输(WPT)技术是指通过磁场耦合或者电场耦合的形式,向没有电气连接的接收端传送电能。感应耦合式电能(ICPT)传输技术,是当下最为成熟的WPT技术,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与商业价值。整流电路是ICP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率影响整个系统的传输效率。同步整流技术,是以低导通损耗功率MOSFET替代功率二极管的整流技术。如何结合同步整流技术与ICPT传输技术,从而提高系统效率,是本文最主要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