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红系髓性生成因子(POKerythroid myeloid Ontogenic factor Pokemo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t-9, MMP-9)在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2007年WHO关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分级标准,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58例人脑胶质瘤(其中Ⅰ级14例,包括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9例,星形细胞瘤5例;Ⅱ级15例,包括星形细胞瘤8例,少突星形细胞瘤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室管膜瘤2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1例;Ⅲ级15例,包括星形细胞瘤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4例,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2例,少突星形细胞瘤1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3例,间变性室管膜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2例;Ⅳ级14例,其中胶质母细胞瘤11例,髓母细胞瘤1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例)和48例人脑膜瘤(其中Ⅰ级16例,包括内皮细胞型脑膜瘤4例,过渡细胞型脑膜瘤4例,纤维细胞型脑膜瘤4例,血管瘤型脑膜瘤2例,合体细胞型脑膜瘤2例;Ⅱ级16例,均为非典型性脑膜瘤;Ⅲ级16例,包括微恶性脑膜瘤6例,间变型恶性脑膜瘤6例,复发恶性脑膜瘤4例)中的Pokemon、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 Pokemon在各级别的脑胶质瘤和侵袭性脑膜瘤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和侵袭性的增高,Pokemon的阳性表达率亦随之增高。在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脑胶质瘤组中的阳性表率分别是28.57%、66.67%、80.00%、92.86%,各脑胶质瘤组间的Pokemon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同样的,在Ⅰ级、Ⅱ级和Ⅲ级脑膜瘤组中Pokemo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5.00%、68.75%、93.75%,各脑膜瘤组间的Pokemon表达也有显著差异(P<0.05)。2.MMP-9在各个级别的脑胶质瘤和侵袭性脑膜瘤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和侵袭性的增高,MMP-9的阳性表达率亦随之增高。在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脑胶质瘤组中的阳性表率分别是21.43%、53.33%、86.67%、92.86%,各脑胶质瘤组间的MMP-9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同样的,在Ⅰ级、Ⅱ级和Ⅲ级脑膜瘤组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4.29%、56.25%、93.75%,各脑膜瘤组间的MMP-9表达也有显著差异(P<0.05)。3. Pokemon与MMP-9在人脑胶质瘤和脑膜瘤中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730,p=0.000<0.05)(r=0.881,p=0.000<0.05),说明在人脑胶质瘤和脑膜瘤中Pokemon表达程度越高,MMP-9的表达也随之升高。结论:Pokemon和MMP-9与人脑胶质瘤和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分级,并脑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性程度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可有助于判断脑肿瘤的恶性程度和发展进程,为将来基因治疗脑胶质瘤和脑膜瘤提供依据,从而开拓新的脑肿瘤治疗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