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发生质的飞跃,成为我国银行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前而言,信贷业务是外资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外资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随着资本市场一体化和金融创新的加速发展,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督难度日益增大,传统的监控体系已远不能应付当前纷繁复杂的局面。我国对外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时间较短,外资银行政府监管基础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所以政府监管机构如何监管外资银行的信贷风险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基于信贷风险治理理论,借助文献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社会调查方法对外资银行信贷风险中的政府监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力求从法律、日常、专项、技术以及信誉监管这几方面来分析东亚银行韶关支行信贷风险防控中政府监管存在的诸如政府对监管的专项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日常的监管内容不充分;对外资银行的专项监管也缺乏特殊性;技术监管落后;缺少对外资银行信贷风险防控中的信誉监管体系等问题。由于在我国外资银行准入时间比较短,相应的监管风险措施仍处于初级不成熟阶段,借鉴外国优秀的外资银行信贷风险防控中政府监管的经验来分析我国外资银行信贷风险防控中的监管办法。如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对外资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的法律体系;加强政府对外资银行信贷风险的监管手段,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把握外资银行信贷风险的特殊性,打造个性化监管;健全网络银行的监管法规,提高技术监管的能力;落实银行从业人员招聘培训机制,加强银行信誉监管。加强和完善我国对外资银行的信贷风险监管,以此充分发挥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生活的积极效应,减少其消极影响,实现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