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教材改进方略初探——立足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音乐史》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化品位与格调,树立辩证唯物史观,适应新时期基础音乐教育需要的人才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以改进现行《中国音乐史》教材为目标,立足音乐学(教师教育),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归纳总结,针对现行教材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对比、探究,对现行教材的改进提出构想。本文分别从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及涵盖知识面等三方面进行论述,使改进后教材更层次分明,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内容全面,思想丰富,更能适合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如下:   1、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概述   首先根据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内容总结其的特点,以此为依据归纳出本专业的主要任务。   2、音乐学(教师教育)现行《中国音乐史》教材的现状   通过对中国音乐史现行教材进行比较和综合,归纳其特点和某些不足,从形式上大致分为五大类:通史类、史纲类、区域史类、专门史类和图说类;从内容上,通过对比大多数院校使用的教材,发现其各教材在编写方式和侧重点上各有千秋,但总体分析对音乐学(教师教育)《中国音乐史》教材的撰写中有其共同特点:有深度无宽度或有宽度无深度;“厚古薄今。”   3改进后《中国音乐史》教材的设想   改进后的《中国音乐史》教材要编写角度多元化即政治、经济、文化与音乐多元化结合;依据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在教材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进,以提纲挈领为线条,以述为主论为辅,将各个时期中国音乐的发展都包括其中,如:文革时期的音乐、20世纪后期、改革开放以来的音乐,同时融入区域音乐史,少数民族音乐史的内容,使其知识点全面、内容简单、线条清晰。坚持“厚今薄古”的思想,并从“今用”的角度予以强调,提高新改进教材的适用价值。   4课程实施的设想   改进后的《中国音乐史》教材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实施,是检验教材是否适用教学的标准。笔者分别从教师的素质、学历、职称,课时的安排和分配,教学设备的配置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做到教材与教学理念的统一,教材与学生学习应用需求的配伍。
其他文献
期刊
舞蹈作为一门肢体艺术,从它的本身看,是需要舞蹈演员用身体完成舞蹈动作。但从舞蹈表演的过程来看,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都需要舞蹈动作来表达,目的就是为了刻画出惟妙惟肖的人物
水彩之真正意象有着自己独特的含义,它所表达的是隐藏在画面背后的艺术形象,是一种对客观物象的高度的概括、提炼、和凝结,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体现,它是具有辩证性的,是共
作为电影评奖行为的一般性规则,电影评奖制度在价值引导、审美走向和题材规制等层面有着不同的内涵。作为中国电影三大奖项的华表奖、金鸡奖和百花奖根据自身的地位不同而有着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古老的传统礼制随着社会的革命在这个时代终结,而新兴的西洋文化随着战火向中国冲击渗透,多种文化潮流、社会思想以及制度的变革在这里汇流,给
期刊
音乐会歌剧是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文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与歌剧演出相比,音乐会歌剧的表演形式简化了舞台表演、灯光、服饰、道具、化妆等形式,但其本质内涵任
以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厅和录音棚为例,对其声学客观参量进行理论阐释和实践验证,探究这两种不同功能类型的室内声学环境的音质问题。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理论阐释部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