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群体不断壮大,逐渐形成了目前这种多元化格局,其中以券商、基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险公司、QFII等为主体。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研究者并没有把这部分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纳入到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研究框架中,因此造成了对资本市场效率理解的片面性,更因此导致人们忽略其对资本市场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对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和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关系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机构投资者更好地发挥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积极作用,促进机构投资者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也为管理层制定机构投资者发展和监管方面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文的研究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的。本文对机构投资者行为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明了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模式具体表现。对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模式进行详细描述,并分析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模式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有效市场理论和资本市场效率入手,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进行了定义,并详细阐述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因素及主要表现形式。说明了验证机构投资者行为模式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真实影响的必要性。因此,对机构投资者行为模式的各个方面(持股偏好、持股变动、动量交易和羊群行为)建立全面的指标测量体系,同时也建立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全面测量指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等数学模型,从而测量各个潜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衡量机构投资者行为模式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最后,针对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对持股偏好、持股变动、动量交易和羊群行为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持股偏好与动量交易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持股变动与动量交易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同时与羊群行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从而得出动量交易有利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提高,而羊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提高。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