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人类文明的相处之道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a180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入,人类各文明相遇、碰撞的机会越来越频繁。人类各文明的关系应如何发展?各文明平等相待,和平相处,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但现实却并不令人乐观。面对文明实体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很多学者提出的方式是对话。但对话同样面临着很多难题。面对现实,人类各文明更应该学会相处。 儒学在在充满着相处的智慧。其提出的很多原则,如仁道精神、恕道原则等,都可成为人类文明和谐相处的基本准则。仁道精神可以消弭种族中心主义心态,恕道原则是化解冲突和矛盾的良好方式。 文明冲突实质上是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矛盾的激烈反应。面对此一现实,儒学应何以自处?一方面,儒学应积极地参与世界事务的解决,在关系人类全局的问题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另一方面,儒学在吸收、融摄其他文明优秀成果的同时,也要增强民族文化的忧患意识,增强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这是儒学在当今世界的自处之道,同时也是其他文明的自处之道。 人类文明交流的目的,不在取消各自文明的传统性和独立性,而在于更好地促进各文明发展的自足性。由各人类文明的自足发展而达至的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才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
其他文献
《道德情操论》、《国富论》(主要是这两部著作)形成了斯密伦理-经济的思想理论体系。斯密体系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学术渊源。斯密体系是充分利用、综合和归纳了众多思想家
哈耶克的个人主义思想借鉴了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大卫·休谟等人关于人性自私的理论,并将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理论作为理论核心。同时,哈耶克吸收了卡尔·
学位
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关系问题是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古代经济思想曾作为伦理学之一部分而被思考,即使在古典经济学中,道德哲学也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背景,只是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