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Mo/MoSe2界面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74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当今热门的半导体光伏器件,它以其高的转化效率、低成本、耐辐射性和长期稳定性特点而迅速发展并且成为研究热点。一般结构为前电极|ZnO窗口层|CdS缓冲层|CIGS吸光层|Mo背电极|玻璃。Mo由于低的电阻率、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是被广泛使用的背电极材料。Mo背电极与 CIGS吸收层相接触,它们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这是由于在CIGS层沉积制备过程中,CIGS层中的 Se原子会向 Mo层发生扩散,这将导致 Mo的最外层被硒化成MoSe2,从而在Mo层与CIGS层之间会形成一个均匀的中间层MoSe2。鉴于目前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在原子层次上对Mo背电极和MoSe2中间层之间界面的原子结构、结合能和电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发现,Mo的(110)晶面与MoSe2的(100)晶面可以进行良好的晶格匹配,其晶格失配度低于4.2%。结构优化后,界面发生了一些弛豫,界面上的原子位置和键长也发生了稍微的变化。计算得到的界面结合能大约-1.2J/m2,这表明 Mo(110)和MoSe2(100)所形成的界面是很稳定的。通过分析计算出的态密度(DOS),可以发现在费米能级附近,界面上的MoSe2层出现了一些界面态,这些界面态主要是由Mo的4 d轨道所引起,Se原子几乎没有贡献。在界面附近,在-6.5到-5.0eV处,Mo的5s和Se的4p轨道出现了杂化。在大约-5.0到-1.0eV处,Mo的4d和Se的4 p轨道出现了杂化。这些杂化对于界面处Mo和S e原子之间的结合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差分电荷密度和Bader电荷分析,我们也发现了界面附近电荷的从新分配,这也促进了Mo和MoSe2层的结合。
其他文献
目前,工业化生产造成非可再生燃料的大量消耗,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传统能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研发新的清洁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锂离子电池拥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和相对成熟的生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而锂元素在地壳中含量限制了其发展,钠元素含量丰富,化学性质与锂相似,如果能够加以利用,钠离子电池将有望成为新一代二次电池的佼佼者。研发钠离子电池需要选择合适的负极材料,由于钠离子半径较大,应用于锂
学位
含硫铝酸钙矿物(3CaO·3Al2O3·CaSO4,C4A3S-)硅酸盐水泥熟料是在传统硅酸盐水泥熟料体系中引入非硅酸盐类矿物(C4A3S-)制备的高胶凝性熟料,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与混合材
SiC纤维具有高比刚度、高比强度及优良的耐高温性能,其主要力学性能可保持到1000-1200℃,是高温结构材料理想的增强体。SiC纤维增强Ni基复合材料可以显著提高Ni基合金的比刚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本理念也逐步融入教学之中,小学音乐教育和体验式教学的有机融合更是成为音乐教育的必然趋势.音乐作为艺术课程,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具有灵活性、趣味性
本论文先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纳米TiO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确定其晶型及粒径;应用该纳米TiO粉体光催化降解含聚乙烯醇废水,考察其应用价值。 由于固定化催化剂比粉体催化剂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