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路也的诗歌创作中体现着极强的生命意识,以独特的诗性言说方式贯穿其创作始终。她在诗歌创作中的闲情,远离了当年诗歌悲壮的集体抗争意识与个人内心的荒诞结构。作为女性的她,更加决绝的走向闲适、回归爱情和自然、回归业余的路子。
本文即从此出发进行拓展。
闲适是她的创作姿态,她背对历史、社会、群体,但无法漠视个体处境的现实,无法漠视个体由女儿-女人-母亲的独特体验。她以极致叙述的方式彰显着她的宽容与不宽容,而古典是她营造闲适的重要的精神家园,“她”向民族集体意识追溯,回归男权话语表述的再生地,重新建构女性话语,追寻自己情感表达的方式,这决定着她的诗歌创作特征:女性视角、日常生活、极致叙述:
爱情、自然是女性创作不变的主题,真、美的意象抽离于社会现实,又反观于社会现实,在错置与埘照中叩问灰色的百无聊赖的秩序,叩问它的合理性,建构起美的精神家园。江南、冬日、风既是构成那种自然的物质内核、也是构成其生命意识的精神内核,它们宕开扳结经验的冰冷时空,形成其诗歌创作经验源泉及审美特征:冬日情结、江南情结与风情结;
回归业余,与其说是同归一种自由优裕、反抗媒体与读者的挟持的创作方式,不如说是回归一种符号化的原生态写作,回归诗歌人类永恒的内心业余生活的本质。在自我身份认同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经验的改造与突破,大胆创造新的语言结构模式与经验传达路径,这决定其诗歌经验的结构方式和美学意义:对话原则、消除文化盲视及现象还原。
诗歌,最大的魅力来自于作品本身赋予受众巨大的阐释空间和独特的不断增殖的审美体验,审美经验的传达是其中最为生动的主题。审美经验本身所具有的积极本质构成诗歌创作打破旧有框架的可能。本文依托新的时代话语背景,研究路也诗歌创作中审美经验不断增殖的方式,为当前的诗歌创作提供某种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