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新疆麦区的2个当地主栽春小麦品种新春38号与新春49号为材料。在减氮和配施有机肥条件下,研究根层不同氮素变化对春小麦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调节效应,根系生物学特性与地上部源和籽粒库特性的相互关系,明确滴灌种植方式下减氮对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协调效应,为新疆地区滴灌春小麦节氮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结论如下:1.减氮配施有机肥对滴灌小麦根系的影响。不同土层下,两小麦品种在020cm土层的根体积与根长密度的占比均最大,说明020cm土层是小麦根系主要分布的土层,也是小麦根系活动最为活跃的土层。不同施肥模式下,新春38与49号均以N15(氮肥255 kg·hm-2+有机肥2528 kg·hm-2)处理根系形态(根质量、根长密度和根系体积)和生理特性(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表现最佳,表现为:N15>N20>N25>N10>N5>NCK>N0,且与NCK、N0处理均有显著差异。强筋小麦新春38号各根系形态与生理指标的表现均好于新春49号,较其分别提高了4.91%9.74%,且各根系形态与生理指标在拔节期至扬花期均高于新春49号,说明强筋小麦新春38号生育后期仍表现较强的根系活性。2.减氮配施有机肥对滴灌小麦群体结构的影响。不同施氮模式下,新春38号与新春49号以N15处理下的群体结构各指标最好,最大总茎数分别为722.67×104株·hm-2和711.23×104株·hm-2、叶面积指数分别为6.86和6.24、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分别为75.04%和75.52%、粒数叶比分别为0.43粒/cm2和0.42粒/cm2、粒重叶比分别为18.6 mg/cm2、19.5 mg/cm2,均表现为N15>N20>N25>N10>N5>NCK>N0,N15处理与NCK、N0差异显著。不同品种下,以新春38号的群体结构最优,其茎蘖数、叶面积指数、粒重叶比、粒数叶比、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花前干物质与花后干物质贡献率较新春49号分别提高了3.97%、11.64%、2.69%、5.83%、8.89%、1.66%与1.45%。3.减氮配施有机肥对滴灌小麦光合特性与荧光参数的影响。新春38号和新春49号SPAD值从分蘖期到扬花期呈先增后减的变化。滴灌春小麦旗叶Pn、Tr、Gs随减氮程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降,而Ci则表现为先降后增。强筋小麦新春38号的光合特性各指标均优于中筋新春49号,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较新春49号提高了0.54%、7.52%、7.9%、8.28%、0.62%、10.38%,且两小麦品种均在N15处理下的光合能力表现最好,净光和速率分别为24.0μmol·m-2·s-1和22.6μmol·m-2·s-1、最大光化学效率分别为0.846和0.838。4.减氮配施有机肥对滴灌小麦产量的影响。不同施氮模式下,随着减氮水平的增加,两个品种产量的变化均为先增后减,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也均呈先增后减趋势。当新春38号和49号在N15处理下,产量达到最大,分别为7245.68 kg·hm-2和7178.19kg·hm-2。通过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发现,两小麦品种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相关系数表现为r穗数>r穗粒数>r千粒重,而两小麦品种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也表现为P穗数>P穗粒数>P千粒重,因此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穗粒数对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千粒重却对产量影响较小。因此,在N15(氮肥255 kg·hm-2+有机肥2528 kg·hm-2)模式下可显著增加滴灌春小麦020土层的根系分布并延长生育后期根系的生理活性,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进而提高滴灌春小麦的茎蘖数、叶面积指数、粒数叶比与粒重叶比,增加叶片SPAD值,提高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及实际光化学效率,从而促进干物质积累向籽粒中分配,增加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