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介词“在”和“于”的习得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q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扬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中介语语料,通过文献研究法、偏误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介词“在”和“于”的句法语义特征和习得情况做了研究,为介词“在”和“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首先研究分析了介词“在”和“于”的句法语义特征,在分析了句法语义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介词“在”和“于”互换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介词“在”和“于”的句法功能分析、句法位置关系比较、互换情况、不能互换的情况。在考察的基础上,同时也发现“在”和“于”引导的介词短语都可以充当状语和补语,但是使用频率却不同,“在”引导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使用频率大于“于”引导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使用频率,“于”引导的介词短语作补语的频率却大于“在”引导的介词短语作补语的频率。另外,介词“在”更口语化,介词“于”更书面化,且介词“于”与动词的连用次数较多。接着,本文又分析了介词“在”和“于”的习得情况,发现介词“在”的偏误数量多于介词“于”的偏误数量,在偏误的四种类型的数量中,遗漏>误代>误加>错序。留学生在使用这两个词的同时,经常出现与“在于”的误代现象,所以详细分析了“在于”与介词“在”和“于”的误用情况。另外,介词“在”的误加和遗漏通常是由于留学生对介词框架使用规则的不熟悉造成的,所以留学生在学习介词“在”时介词框架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另外,句法位置关系对于留学生来说也是一大难点,容易造成使用的错序问题。最后,本文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对偏误原因进行了解释与分析。针对上述研究,在对大纲的考察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汉语纵横》《发展汉语》、《HSK标准课程》三套通用汉语教材并提出了详细的教材编写的建议。在编写教材时内容应该分级教学,难度由浅入深,习题应该全面连贯,形式多样化,多采取注重比较,精讲多练的方法。最后,笔者提出了求同辨义、系统教学、加强固定形式教学、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旨在更好地帮助留学生习得这组词。
其他文献
本文对比了针对在役原油储罐底板外壁追加阴极保护的两种方法,通过分析同一保护储罐的数据,得出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针对不同的投资和现场工况给出了推荐的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2017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
某设备法兰垫片失效,造成物料泄漏而停车。通过对该垫片进行宏观检验,尺寸测量及光谱检测进行了失效分析,得出垫片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缠绕垫宽度超标、安装时预紧过大且不均匀是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