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五”以来,湖北省经济加速发展,国民经济生产部门和居民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大,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时空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矛盾日渐突显,在这一背景下,对本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已变得尤为迫切。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是在水资源系统、经济社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相互作用下综合反映某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状态的指标。本文采用此指数对湖北省近六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动态评价,其目的是分析湖北省的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情况,探究湖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在分析评价湖北省水资源量、水环境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法对湖北省近六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做出动态分析。同时,本文应用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模型计算了湖北省近七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并分两种方案对今后十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做出预测。本研究发现湖北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在2006年出现波峰,2007年以后呈波动增长趋势,分析认为,这一波动主要是由于水资源系统出现波动、生产用水不断增加引起的;在计算湖北省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时,首先分两种方案预测湖北省未来十年的需水量,之后应用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模型对湖北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在2006年出现波谷,这表明2006年湖北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这与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在2006年的评价结果一致。在分析今后十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时,所采用的两种方案的预测结果迥异:方案一的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呈下降趋势,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方案一的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方案二的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呈逐渐增长趋势,这是由于方案二中生产部门的用水效率较高,需水量逐渐减少造成的。这说明方案二中的水资源利用模式有利于湖北省水资源可持续承载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湖北省国民经济生产部门应该选择方案二作为本区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根据近六年湖北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的动态分析结果,本文提出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等措施以维护和提高湖北省的水资源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