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M快速成型进给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jayli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成型技术是21世纪的一种新兴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一般称之为3D打印技术。快速成型技术一经问世,便以其集设计、制造于一身的技术特色迅速被人们所接受。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FDM)属于桌面型3D打印技术,因其体积小,便于携带且操作简单而受到普通用户的喜爱。近年来,桌面型3D打印技术热度越来越高,在所有快速成型技术中发展最快,而熔融沉积技术在桌面型3D打印技术中目前是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一个,所以应用较为广泛。在熔融沉积技术中,进给系统是主要的硬件系统,主要包括送丝系统和喷头系统。送丝系统负责打印耗材的拉取和推进,喷头系统负责耗材的熔化和挤出成型。本文首先分析了送丝系统中影响送丝驱动力的各个因素。如对驱动轮的分析以及夹紧装置的分析。结合理论研究,提出了送丝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即采用V型驱动轮依靠楔形增压的原理来提高驱动辊之间的正压力,达到提高整体送丝驱动力的目的,从而保证了送丝驱动力的满足和稳定。另外采用弹簧可调节夹紧装置,来实现同一机器不同直径丝材的打印,满足打印的多需求。其次在喷头系统的设计中,由于喷头系统要满足丝材的流动和挤出,所以首先探讨了高聚物的一些流变性质以及传热学理论。然后结合理论分析设计了丝材流动的合理熔道和流动过程中的散热模块。散热模块的加入主要是分割丝材熔变区和未熔区,减小丝材的不均匀熔化区,从而解决由于流动阻力增大而导致喷头堵塞的现象。在进给系统的不同设计环节,分别进行了理论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从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目前送丝系统送丝驱动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还可以满足不同直径丝材的打印,满足了打印的多需求。喷头系统也很好的解决了卡丝堵塞问题,另外也解决了打印过程中熔液渗出的现象,从而保证了成品率和打印质量。
其他文献
发表于20世纪前半叶的20世纪初北极地震震源参数,至今仍被用来绘制仪器测定地震的震中图。然而,它们所依据的报告并没有使用那个时期运行的所有地震台站的数据,而且基于的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近似概念。为了创建一个可靠的全新定位目录,我们重新定位了从20世纪早期开始在北极地区记录的地震。我们收集了全球台网所有可用的地震报告,包括国际地震中心—全球地震模型(ISC-GEM)目录、欧洲地震图计划(Euro
期刊
精密光学成像设备主动隔振系统是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可靠工作的重要保障,它通过施加主动控制的方式来隔离星载设备正常运转所产生的微振动。本论文依托民航预研项目子课题,面向实际工程的应用需求,对卫星成像设备主动隔振系统的控制器进行研究和开发,主要从控制器主控单元和压电陶瓷驱动单元的硬件设计和实验展开工作,旨在通过设计高性能控制器实现对振动的有效隔离。本文以六自由度Stewart平台主动隔振系统为控制对象,对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各种构造环境中地震活动存在季节性变化。识别地震活动的周期变化能增进我们对地震触发物理机制的理解。我们使用一种采用基于概率去丛集程序导出不确定性的新方法,探讨了日本西南部山阴地区的地壳地震活动的季节性变化。我们确定了背景地震活动率的半年变化,即从1980~2017年期间地震活动率在春秋两季的增长统计是显著的。历史和现代大地震的频率分布显示出与近期背景地震活动相似的模式,这表明山
期刊
血压是反映心脏泵血功能、心率、血管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全身血容量及血液粘滞性等生理参数的重要指标,是反映人体体循环系统机能的重要生理参数。对其进行精确测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