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浪潮中,相较于国有企业其他方面的变革,国有经济的角色定位是国有企业改革这一大课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迄今为止,国有经济改革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所面临的诸多障碍,除了体制性的痼疾之外,关键在于其角色没有得到明确定位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鉴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马克思所关注的所有制问题的一个基本方面即所有制实现形式问题与中国国有经济角色定位的演进历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梳理,考察1949年以来我国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革”十年、1977-1978年的徘徊期、1979-1992年的政策调整时期、1993年至今的制度创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国有经济角色定位的客观情况,同时以1978年为分水岭,评析改革前后所突显的不同国有经济角色定位的原因及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新时期国有经济角色定位重新安排的特殊性表现及其依据,最后结合发达国家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有益经验举措,就我国这种“少而优”的特殊角色定位的调整思路与对策问题提出若干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