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生态敏感性时空分析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ggg_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生态环境状况急剧恶化,城市的污染日益严重,土地资源短缺等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最具战略意义的发展空间。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其土地利用结构也发生了剧烈变化,非农建设用地占用大量生态用地,加之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因此,伴随着生态长江三角洲的建设,研究其土地利用和生态服务价值的特点及其动态演变规律,对长江三角洲的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目标,进行了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包括自然环境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生态环境问题等。通过这些基础性的研究,为长江三角洲空间优化的研究提供了依据。选择长江三角洲2000年、2014年两期LandsatTM遥感影像为数据支撑,以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平台,构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库。为长江三角洲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研究奠定了基础。首先在获取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数据基础上,选用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二大模型从空间结构变化、数量及程度的角度分析了2000年~2014年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经济学中用于表示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绘制洛伦兹曲线,分析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其次,以长江三角洲16地市2000~201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为数据源,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参照修正后的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基于马尔科夫(Markov)预测模型,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指标量化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化规律,并对其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再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影响机制,采用弹性概念的生态敏感性指数模型,利用2015~2020年长江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对其5年的生态敏感性进行时空演变规律研究。最后,基于对长江三角洲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结合生态敏感性原理以及资料的可获性,合理的选取自然环境保护区、土壤质地、水环境、道路交通、土地利用类型评价因子,从生态学角度建立指标体系,分别从单因子、多因子角度对长江三角洲的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价。并基于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结果,利用自然断点法(Natural Break)对长江三角洲进行土地生态系统敏感性分区,确定了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根据5个不同敏感区类型特征,提出长江三角洲土地生态保护建议与对策。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肠道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汤剂和常规应用解痉止痛,促进胃肠蠕动,调节神经,镇痛,抗焦虚,抗忧郁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并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观察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学生的发展。探究新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模式是现在很 多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之一。翻转课堂顺应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翻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复合材料因其自身强度高、质量轻、吸能抗震、施工便捷等优点在结构加固尤其是在钢管混凝土(CFT)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基于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拉
<正>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是艺术家将自己的身体作为基本素材,在行为表演的过程中达到一种人与物、人与环境的交流,同时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表现
会议
随着公安改革的深入推进,公安民警刑事执法面临诸多挑战,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升公安民警刑事执法能力成为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主阵地,应以公
为配合“绿航星际—4人180天受控生态系统实验”,本课题进行了小麦秸秆高温氧化技术研究。采用高温氧化法对CELSS中的植物不可食部分(主要是小麦秸秆)进行高温氧化处理,使小
介绍了生态恢复的基本原则与措施,分析了铁矿山开发的生态学效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指出生产规模和开采方式是矿山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广东省惠东县华山铁矿生态环境恢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塌方是隧道建设最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之一,所以在隧道工程中,软弱围岩的稳定性分析及塌方治理措施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隧道塌方处理综合施工技术,以期为类似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