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地区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针叶结构的海拔变异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W63022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生长在黄山地区海拔300—1800米的黄山松为材料,详细记述了其针叶的外部形态学特征及内部树脂道的解剖结构(树脂道的数目、位置型、排列型、大小等),探讨了各种性状变异和海拔高度变化的关系,并将其与台湾松和大陆地区其他常见松属植物进行了比较。论文共记述了四种类型树脂道,三种为初生型,分别为中生型、边生型和内生型(包括中隔型);此外,在针叶内皮层以内,还发现了一种较为罕见的次生树脂道,即鞘内型。研究表明:(1)黄山松的针叶长度为3—16厘米,并随海拔的升高明显变短。(2)在黄山松的叶肉内,叶内树脂道总的数目多为3—8个。除中生交互的类型以外,其他类型的数目变化依海拔的变异而呈现显著性差异。(3)某一特定的针叶内含有一种树脂道,或含有具不同排列方式的数种树脂道。树脂道分布规律是,边生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少,且只在1100米以下分布;中生型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多;内生型在1100米以上随海拔升高而增多;鞘内型集中分布在中低海拔区域。(4)初生类型中,衍生型的面积小于基本型树脂道,而作为次生类型的鞘内型树脂道,其面积最小。虽然针叶内树脂道总面积的变化依海拔变异呈现显著性差异,但这主要由于其内树脂道的类型和数目不同,而某一特定类型树脂道的大小仍可视为相对稳定的性状。(5)在与台湾松比较研究后发现,两者在树脂道位置类型、大小等各方面虽然有所差别,但这些区别尚不能上升至种间的差异,因此认为两者仍应归并为一种。
其他文献
根据卡登圆行星机构的结构几何特征推导出该结构连续运动的必要条件。通过运动分析,得到了卡登圆行星机构输出的正弦波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函数。结合卡登圆行星机构具体工
目的:通过中医肺康复疗法,观察肺痹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的改善情况,探索其有效性及实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患者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就诊患者,共72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将就诊肺痹患者(肺肾亏虚,寒瘀阻络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予自拟散寒温肾汤联合肺康复(四肢联动仪训练)治疗,对照组予中药(散寒温肾汤)治疗,疗程为3周,通过观察记录两
文章选取2005-2014年度的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保险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为解释变量并选用人口城镇化率为被解释变量进行空间计量的实证分析。通过实证检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