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克里斯默斯:福克纳矛盾的种族观的象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max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一直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作为一个地道的美国南方人,福克纳一直把探讨长期困扰美国南方的种族问题作为其作品的中心。因此,福克纳在种族问题上的观点值得研究。本论文试图通过对《八月之光》中的主人公乔克里斯默斯的分析,解析福克纳矛盾的种族观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由三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主人公乔克里斯默斯的人物形象:他与白人的关系,他对待黑人的态度及其对自己的认识。首先通过分析他与白人的关系,可以看出乔深受白人种族主义观念的迫害。由此可见福克纳对他的深切同情及对种族主义的批判。但在另一方面,福克纳塑造了丽娜这个近乎完美的白人妇女形象,一经对比,乔性格中的缺点也就显而易见了。这样的安排似乎表明作者认为黑人的苦难并非完全由白人造成,其自身性格的缺点也是造成他们悲剧的原因之一。第二,虽然乔自己的身份是个谜,但是他对黑人却表现出反感与鄙视。这透露出即便是有黑人血统的人也对黑人身份表现出不满。种族主义之害可见一斑。从这里可以看出福克纳对待种族主义时所持的否定态度。但在小说的结尾,乔让自己以黑人谋杀者的身份死去,这似乎是一种对自身黑人血统的妥协。福克纳对黑人的斗争所持的悲观态度由此可见。第三,乔倾其一生寻求身份,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不懈的努力还是赢得了作者的尊重。因此福克纳对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还是认可的。然而,福克纳却为乔设计了一个悲剧的结局,从中不难看出他的悲观情绪。通过这样的分析,福克纳种族观的矛盾内涵也就显而易见了。基于第一章的分析,第二章主要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福克纳对种族问题所持态度及其在作品中表现出的立场的分析阐述福克纳矛盾的种族观。一方面,他对种族主义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而另一方面,他在种族问题上却保有渐进主义思想,对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持怀疑态度。本文的最后一章着重分析福克纳矛盾的种族观的成因。他与黑人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对美国南方爱恨交织的情感共同造就了其矛盾的种族观。
其他文献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从历史的角度描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还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以山东汶上李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低水平。广覆盖,让人民群众享有合理价格、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健康素质的重要措施。因此,医保基金被称为“救命钱”。然而,一些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世界各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变进程中所伴随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蚂蚁是地球上演化最成功,也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动物之一。就身体构造而言,它具备强而有力的大颚作为武器,甚至有的蚂蚁具有螫人的毒针。全身的结构让蚂蚁可以搬运比自己
当前,信息技术已成为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力。实现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大大地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手段已成为世界主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需要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以及挖掘社区工作者的智慧和才能,方能实现政府治理和居民自
最近,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王院长在全市医保工作会议上,捧回了“医保信用A级单位”的铜牌,他深有感慨地说:“这块铜牌关系全院荣誉和发展,非常重要。” Recently, De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经历了:(一)土改时期的农有农用的自耕农制度;(二)农业合作化前期的农有公用的农地制度;(三)农业合作化后期和人民公社时期公有公用的农地制度;(四)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生活体验被激活,探究意识被激发,探究热情被点燃,探究活动取
压力下“Choking”是指在压力下一种习惯作业的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如考试发挥失常。刻板印象是指人们普遍地对某一群体的相对固定且简单看法,包含对该群体的知识、观念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