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医学研究生学习生活状况和心理焦虑状况,了解当前医学研究生的入学动机与专业认同度、自主学习状况、健康生活状况及导师评价状况,分析医学研究生学习生活压力的主要来源和产生焦虑的原因,探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研究生的焦虑状况及相关性,分别从社会、学校和个人层面提供对策和建议,改善医学研究生学习生活状况,缓解焦虑情绪,进一步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方法:本研究主要在广州某医科院校全日制研究生中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采用多级、分层等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1、基本情况调查表,该调查表涉及24个可能影响医学研究生学习生活状况和焦虑状况的因素,包括人口学特征、家庭情况和入学情况等;2、医学研究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该调查表由23个能普遍反映医学研究生日常学习生活状况的问题组成,主要包括入学动机、专业满意度、在校期间的压力及来源、自主学习情况、体育锻炼情况、休闲娱乐情况、学校学习生活设施满意度、同学间的人际交往情况、导师的指导情况及对导师的评价情况等;3、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该量表由华裔教授Zung编制于1971年,采用四级评分法,共20个条目,其中有15个是正向评分,5个是反向评分。将量表中20个项目分数相加,得到粗分,将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得到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低于50分为正常,高于(含等于)50分为存在焦虑,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调查共发放问卷1400份,收回有效问卷1284份,有效收回率为91.71%,,其中男生559人,女生725人。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建立原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医学研究生学习生活现状在入学动机与专业认同度上,医学研究生“选择读硕/博的目的”呈现多元化趋势,“提高学历,增加就业筹码”成为最主要的动机(66.20%),“喜欢科研,想继续深造”的仅占22.74%。大多数医学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考研或考博(85.28%),绝大多数都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68.15%):在自主学习状况上,他们选择通过“看书、查文献”(91.9%)、“学术专题讲座”(54.0%)、“课堂听讲”(53.0%)及“课下自由讨论”(21.7%)等方式学习专业课程,他们每天会安排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上网时间;在健康生活状况上,他们对研究生生活总体满意(76.48%),仅少部分感到不满意(19.39%)或非常不满意(4.13%),他们的生活方式相对比较健康,多数同学每天会坚持进行体育锻炼(71.65%),并养成不吸烟(95.87%)、不饮酒(71.26%)的良好生活习惯;在压力来源状况上,他们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业(82.5%)、就业(58.1%)、经济(56.6%)、毕业论文(48.7%)、情感(23.3%)、人际交往(18.5%)等方面;在导师评价情况上,他们对导师的思想道德与品行评价最高,大多数感到非常满意(60.59%),仅极少数感到不满意(1.4%)或非常不满意(1.09%),但他们对导师发放相关补助的态度感到不满意(10.9%)或非常不满意(7.4%)的比例较高。2、医学研究生的焦虑现状(1)医学研究生焦虑检出情况医学研究生焦虑自评量表(SAS)总体评分均值为(42.16±9.744)分,其中男生为(41.95±10.083)分,女生为(42.32±9.479)分。在所有被试者中,275人存在焦虑症状,焦虑检出率为21.4%,其中轻度焦虑者211人(16.4%),中度焦虑者47人(3.7%),重度焦虑者17人(1.3%)。(2)不同背景的医学研究生焦虑评分差异情况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类型、不同学习阶段及不同家庭月均总收入的医学研究生焦虑评分差异显著(P<0.05),但在性别、年龄、政治面貌、是否独生子女、感情状况、生源地、培养类型、是否调剂录取等因素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医学研究生学习生活状况与焦虑状况的相关分析(1)焦虑状况与学习生活状况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性检测结果显示:“选择读研/博目的”、“选择所学专业的初衷”、“每天体育锻炼时间”、“是否喜欢目前所学专业”、“感觉自己平时压力情况”、“对研究生生活的满意程度”等六种因素与焦虑状况呈正相关关系,“每天吸烟状况”与焦虑状况呈负相关关系,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焦虑组与正常组的学习生活状况及对导师评价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发现正常组和焦虑组在“选择读研/博目的”、“选择所学专业的初衷”、“是否喜欢所学专业”、“每天自主学习时间”、“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及“每天吸烟状况”等六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每天上网时间”、“上网做的最多的事情”及“每天饮酒状况”等三种因素上存在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发现正常组与焦虑组在“是否满意研究生生活”、“是否喜欢所学专业”、“对所学专业就业乐观程度”、“平时的压力程度”、“对自身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满意程度”、“导师的思想道德与品行评价”、“导师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评价”、“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的能力评价”及“导师对研究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关注程度评价”等九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导师发放相关补助的态度”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医学研究生焦虑状况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对研究生生活的满意程度”、“压力主要来源于人际交往”、“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乐观程度”等因素与医学研究生的焦虑状况有一定的联系。结论:1、医学研究生学习生活的总体状况良好,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强,专业认同度高,学习目标明确但学术性目的不强;他们也面临着很大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业、就业、经济三方面;他们对研究生生活满意程度较高,对导师的思想道德品行、科研水平及带教能力都较为满意,但对导师发放相关补助的态度略显不满。2、医学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具有较高检出率。焦虑水平在年级、专业类型、学习阶段、家庭月均总收入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感情状况、生源地、录取类型、培养类型等因素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医学研究生学习生活状况各因素与焦虑状况存在相关性,其中“选择读研/博目的”、“选择所学专业的初衷”、“每天体育锻炼时间”、“是否喜欢目前所学专业”、“感觉自己平时压力情况”、“对研究生生活的满意程度”等六种因素与焦虑状况呈显著正相关,“每天吸烟状况”与焦虑状况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因素与焦虑状况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4、医学研究生的焦虑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入学动机与专业认同度相关因素上,在每天自主学习时间上,在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和每天吸烟状况上,在人际生活状况相关因素上,在评价导师的思想道德品行、科研水平、带教能力及关注研究生日常生活的程度上,正常组与焦虑组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每天上网时间和上网做的最多的事情上,在每天饮酒状况上,在导师给研究生发放相关补助的态度上,正常组与焦虑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对研究生生活的满意程度”、“压力主要来源于人际交往”、“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乐观程度”等因素对医学研究生的焦虑状况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是产生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The school living condition and anxiety symptom among medical postgradu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