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的严重紧缺以及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所以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原料制备燃料乙醇大势所趋。我国棉花产量居世界前列,棉花秸秆含有丰富的韧皮纤维和大量的木质纤维素,具有介于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之间的特殊植物形态和结构,因此利用棉花秸秆制备燃料乙醇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利用生物质原料制备燃料乙醇一般分为原料预处理、酶解糖化、乙醇发酵、乙醇分离四部分。由于棉花秸秆木质化程度较高,结构复杂,需要采用适宜的预处理方法以增大木质纤维原料的表面积,提高后期的酶解糖化效率,进而有利于最大化的乙醇发酵。本研究以棉花秸秆为原料,以预处理秸秆失重率、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为指标,系统对稀酸、稀碱+超声波、稀碱+高压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通过SEM观察、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X-衍射分析技术对预处理前后秸秆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对不同预处理棉花秸秆进行酶解糖化及乙醇发酵初步试验,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稀酸预处理各因素对滤液中木糖含量有显著影响,影响主次顺序为硫酸体积分数>处理时间>处理温度。优化预处理条件为处理温度133.5℃、时间2.0h、硫酸体积分数3.5%,预处理滤液中木糖浓度达6.865g/L,秸秆纤维素含量达50.50%,比原秸秆提高了26.73%。SEM观察表明稀酸预处理可以有效打破纤维素的结晶结构,降低木质素的束缚作用,稀酸处理棉花秸秆有一定效果。稀碱+超声波预处理棉花秸秆时处理时间和氢氧化钠浓度对处理后秸秆中纤维素含量影响极显著,各因素对秸秆预处理效果的影响主次顺序为处理时间>氢氧化钠浓度>液固比。优化预处理条件为超声波功率420W,氢氧化钠浓度3.5%、处理时间90min、液固比21:1,预处理后秸秆纤维素含量达58.02%,提高了45.60%。SEM观察表明稀碱+超声波预处理可以破坏木质纤维秸秆的结构,溶出大部分半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处理效果较好。稀碱+高压预处理棉花秸秆时各因素对纤维素含量影响主次顺序为处理压力>氢氧化钠浓度>处理时间。优化预处理条件为处理压力130kPa、氢氧化钠浓度3.0%、预处理40min,秸秆纤维素含量达64.20%,提高了61.10%。SEM观察表明稀碱+高压预处理可以溶出大部分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处理棉秆效果显著。FT-IR分析和X-衍射分析表明经预处理后的棉花秸秆没有新的官能团产生,纤维素晶体类型没有变化,但结晶度有所下降,原致密结构有一定程度破坏。不同预处理棉花秸秆酶解糖化试验表明,在醋酸钠缓冲液pH=5.0、底物浓度2%、纤维素酶加量550U/g秸秆、120r/min下48℃酶解24h,稀碱+高压处理的棉花秸秆酶解还原糖得率最大,达44.44%,显著高于未处理秸秆(11.47%)。不同预处理棉花秸秆乙醇发酵试验表明,稀碱+高压处理的棉花秸秆,其酶解液发酵乙醇的得率最大,可达45.96%,显著高于稀酸处理(27.44%)和稀碱+超声波处理(33.17%),比未处理棉花秸秆发酵乙醇含量提高了57.40%。综上研究表明,利用稀碱+高压预处理棉花秸秆的效果最好,很好地溶解了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破坏了其连接层,纤维素结晶度降低,可使更多的活性基团暴露,有利于后期的酶解糖化及乙醇发酵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