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西天山地质矿产工作程度偏低,铜矿更是面临找矿攻坚。乔霍特铜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地区的那拉提山主脊南坡,毗邻尤路都斯山间盆地。该铜矿于1958年进行的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时被发现,通过新疆地矿局等地勘单位多年的普查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区的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蚀变矿化特征及矿化分布大致范围,圈定了乔西、大西沟、八一、大河沿、大东沟等五个赋存于志留系巴音布鲁克组(Sby)火山岩中的矿化集中区,求得金属铜储量为33.7万吨,为一中型的火山热液型铜矿床;明确指出区内存在成因类型不同、矿化特征不同的南、中、北三条矿化带。本次工作通过对巴音布鲁克组(Sby)火山岩及其中的侵入岩的岩石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龄研究,确定其为形成于志留纪早期(430.33±0.99Ma)的岛弧火山岩;铜矿区出露的少量伴有明显铜矿化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的脉岩,可能是深部斑岩体的一种指示,显示了深部具有斑岩铜矿找矿潜力。含铜石英脉中石英氢、氧同位素指示成矿流体为深部岩浆和浅部大气降水混合,以岩浆水为主,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硫同位素指示硫的来源为岩浆热液还原海水中硫酸盐,矿石中金属硫化物铅同位素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壳与地幔的混合,且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成矿金属可能来自于俯冲洋壳熔融的岩浆,上述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显示乔霍特铜矿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证实构造-岩浆-热液是乔霍特铜成矿的基本控制要素。运用相位激电测深方法对矿区深部进行探测,通过对比分析各剖面的等效极化率异常分布特点,圈定了四个较明显的极化率异常带,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提出结水盖勒沟口和鑫鑫两个重点铜矿找矿靶区,提出应加强在深部(500~1000米)寻找斑岩铜矿及与斑岩相关的脉状铜矿的新思路;钻探工作验证工作在靶区内较多钻孔中发现出较为连续铜矿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