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多聚ADP-核糖糖基水解酶抗基因毒剂的机理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4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聚ADP-核糖化[Poly(ADP-ribosyl)ation]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当DNA断裂时,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Poly(ADP-ribose)Polymerase]以NAD+为底物,将ADP-核糖转移到靶蛋白上,形成直链或者带有侧链的多聚ADP-核糖PAR[Poly(ADP-ribose)]。多聚ADP-核糖糖基水解酶PARG[Poly(ADP-ribose) Glycohydrolase]水解多ADP-核糖链间的糖苷键。PAR的动态平衡被认为在细胞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AR代谢对于多细胞真核生物的DNA损伤修复很关键。动物仅有一个PARG基因,编码多个可变剪接体。而拟南芥却具有两个PARG基因。为了解拟南芥的两个PARG的关系,我们通过基因毒剂处理两个PARG基因的突变体发现PARG1缺失的突变体拟南芥小苗与野生型小苗相比对基因毒剂Zeocin的敏感性增加,突变体根长变短,真叶生长变慢,并且发生细胞死亡。这些表型是PAR的积累引起的,因为pargl突变体在基因毒剂处理下积累大量的PAR。而且,PARP的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一Aminobenzamide,3-AB)能够部分恢复突变体的表型。PARG1的表达受基因毒剂的诱导。重组PARG1和PARG2在体外都具有降解PAR的活性。PARG2基因的表达也受基因毒剂的诱导。两个PARG具有不同的亚细胞定位,PARG1主要定位在细胞核;而PARG2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核。虽然parg2突变体对基因毒剂不敏感,但是在pargl突变体背景下沉默PARG2基因获得的双突变体小苗对基因毒剂更加敏感。这些结果表明在基因毒剂胁迫下,PARG1参与维持基因组完整性和细胞周期进程,PARG2起到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介绍了基于光纤超声传感器的原理,着重对光纤光栅检测超声波系统进行设计和实现。 论文在分析光纤超声传感器的种类和特点基础上,通过比较五种检测的光纤类型,最终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