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社会管理思想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angcoo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生活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和大变动的时代,通过自己的游历和思考,在关注现实和批判各家思想的基础上,博采百家之长,创立了具有自己独特精神气质的社会管理思想。为了整饬被破坏的社会秩序,重现西周以来的“礼乐盛世”,荀子以自己独特的“天人观”和“人性论”作为认识社会的出发点,在“明分使群”的思想基础上,对“礼”的涵义进行了沟通天人的阐释,从而形成了对社会管理方方面面的见解。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提出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国内外研究动态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荀子生活的时代以及生平和主要经历,这是荀子社会管理思想形成的时代和个人背景,是理解荀子社会管理思想的前提和基础。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荀子社会管理思想的立论基础。同时也与同时代其他思想家的思想进行了比较,可以发现荀子在“天人观”、“人性论”、“社会观”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有助于理解荀子社会管理思想体系的构建,也是理解荀子思想的关键部分;第四、五、六部分主要从社会管理的机制、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社会管理的基本层面等几方面解析了荀子社会管理思想的内容。这些相关内容在荀子思想中通过一系列概念,如“群”、“分”、“和”、“礼”、“法”、“乐”、“君”、“臣”、“民”等表现出来。在社会组织上,荀子认为,人是有分工、分职、分等级的“群”,人类如果没有这种组织,就不能“胜物”;在社会理想状态上,应该实现“和”,这也是社会管理要实现的目标;在这个有“分”的“群”中,为了实现“和”的目标,“君”是最主要的管理者,为了协助“君”实现管理的目标,就需要有“臣”的辅助,而“民”是这个系统中的被管理者;“君”和“臣”为了实现对“群”的有效管理,就需要相应的社会方法和手段,荀子提出了“礼”、“法”、“乐”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手段。第七部分是对荀子社会管理思想的评价。荀子的社会管理思想具有逻辑性、现实性、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也有其认识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我们应该给出客观的评价。荀子将天和人、人和人,人和社会等几方面很好的结合起来,力求变战国时期无序混乱的社会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序状态,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其思想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