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学术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实践和理论上已形成相应体系,信用风险评价也不断尝试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目前的所有信用风险评价都是针对一般企业,风险承担者无一例外是商业银行,然而这一局面随着我国对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需要被改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提出根据粮食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发放经营性贷款,那么如何衡量粮食企业的信用风险便成为了关键。因此,研究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对农业发展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提出研究的背景,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加以评析,指出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及意义。其次,论述了粮食企业信用风险和灰色系统的相关理论,阐明了两者的适应性,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再次,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专家组意见,在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粮食企业自身特点全面分析了粮食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完成了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该评价体系包括产业状况、基础素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效率、发展能力、履约状况七大类别,由风险保证金比例、净资产收益率等30个二级指标组成。接着,运用该指标体系,选择灰色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接着,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随机抽取出S农场信贷资料,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对该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了评价,并与相关定性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科学性。最后,通过对评价结果的思考,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