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梦文学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l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梦作为一种既普遍又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不仅点缀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与文学联系紧密,为众多文学家们提供了创作灵感和写作素材。先秦两汉时期的梦文学,是我国早期的记梦文本,也是后世梦文学的发展源头。本文主要对先秦时期“梦”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重点分析“梦”在文本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梦意象的象征意义及梦境的艺术表现。探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文化思潮对于梦文学的影响,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纵向的整体观照,探究梦文学的流变过程。绪论部分分为三个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缘起,现阶段我国关于梦文化、梦文学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第一章主要研究先秦至两汉时期,时人对梦的认识和梦观念的发展演变,具体探讨了殷商时期至汉代,先人对于梦的态度与观感,并结合社会形态、文化背景,分析不同时期梦观念的发展原因与变化特点。殷商时期甲骨卜辞中的占梦卜辞,是我国最早的记梦文本,而占梦时“问凶”数量多于“问吉”,可见商代之人大多数情况下将梦视作凶兆。周代出现了专职的占梦官,并对梦进行了分类。与商代相比,梦带给人的恐怖感有所消退,人们对于梦的认识更加理性。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都曾谈及对梦的看法。基本上都从生理和心理角度解释“梦”的产生,而不是依从前人将梦看作神灵的谕旨或是预测未来的征兆,诸子论梦具有去神秘化的倾向。汉代梦理论在先秦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王充结合医学知识,从生理和病理角度探讨梦,并坚决反对梦兆迷信,王符则创作了我国第一篇系统的论梦专文《潜夫论·梦列》。第二章主要对先秦两汉时期历史散文中的涉梦文本进行梳理归纳,并分析其类型特点。史书记梦侧重于叙事,从先秦到汉代,历史散文梦境描写一脉相承,均以叙事为首要目的,基本沿用“做梦—释梦—梦验”模式,主要以政治为核心,以教化为旨归。本文将先秦两汉历史散文所记梦例分为三类:预兆之梦、报应之梦和感生之梦,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究《左传》《史记》记梦的独特之处。第三章的主要内容为先秦两汉的与梦相关的诗歌与辞赋。自先秦至汉代,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诗歌中梦的情感效应逐渐增强,梦描写的文学色彩愈加浓厚,不再是政治、历史或哲学的附属。辞赋方面,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中塑造的“巫山神女”形象,成为了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汉代辞赋中的梦元素不断增多,尤其是《梦赋》的出现,代表了“梦”作为一种文学主题开始走向成熟。第四章主要内容为《庄子》《列子》中的梦寓言。《庄子》《列子》中的梦寓言借助梦似真似幻、亦实亦虚的特点来阐述对生与死、虚与实、物与我的深刻认识,以梦喻理。同时《庄子》与《列子》都善于运用虚构和对比的手法来创作梦寓言,但《庄子》多借梦串联上下文,借梦中对话代自己发言,而《列子》多以梦为中心展开情节,通过混淆梦与现实的区别来凸显自己的理论。第五章主要分析梦的文化意蕴与后世影响。本章归纳总结了文学作品中的六类梦意象与其象征意义。同时,也梳理了先秦两汉梦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一方面,先秦两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梦例,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经典梦意象而不断被后世文人墨客所采用,如“庄周梦蝶”、“华胥梦”、“巫山神女”等等,都在后世诗歌辞赋中频频出现,丰富了我国的文学素材库;另一方面,先秦两汉的梦文学作品也在创作思路、结构模式方面予以后世思维点拨,为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于艺术创作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并丰富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表达形式,同时这些技术也帮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到了艺术作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技术正在不断的冲击着架上绘画,尤其是插画,装饰画这样的商用绘画领域。在商业插画领域,传统手绘工作者就像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纺织女工面对大型棉纺机械使用一样,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了一定的迷茫不安。面对网络传播所提出的快速,简洁的要求,让传统
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安全作为供电公司的重点管理对象,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供电公司生产过程需要对现场作业、稽查工作发现的各种安全数据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等综合分析,对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长石溶蚀特征、成因及其对储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长石溶蚀的增孔、提高渗透性作用显著,面孔率
艾滋病(AIDS)患者常用唐草片进行辅助甚至替代治疗,然而中药成分复杂,其对抗病毒药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CYP450酶是药物的主要代谢酶,因此,研究中药唐草片与依非韦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在雌激素对老年女性冠状动脉病变影响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女性冠心病(CHD)患者120例(CHD组),选择
以回用为目的,探讨了养猪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考察了“三维电化学+ABR厌氧+生物接触氧化+芬顿氧化”组合工艺对养猪废水COD、氨氮、总氮(TN)、总磷(TP)的降解能力,并采用荧光
目的:了解妇科术后24h内患者的舒适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用kolcaba简化的舒适状况量表对98例妇科术后6、24h患者分别进行测量。结果:妇科术后24h患者的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