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不同蛋白添加剂对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的作用效果和增产机制,选择豆粕(Soybean meal)、膨化大豆(Extruded soybean)、玉米蛋白(Corn protein)和羽毛粉(Feather meal)国外商业添加剂MCSubstradd(?)五种蛋白添加剂,按照蛋白添加比例0.5%作为第一实验组,对蘑菇子实体产量、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等进行分析;同时按照豆粕蛋白添加比例0.3%(S3)、0.5%(S5)和0.7%(S7)三个梯度水平作为第二实验组。对培养料样品的理化性质和关键降解酶活性进行测定,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培养料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菌丝外泌蛋白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结果如下:1、第一实验组发现豆粕蛋白、膨化大豆和玉米蛋白均能有效提高蘑菇产量。其中,玉米蛋白组总产量最高,但第二、三潮菇产量偏低;豆粕蛋白添加剂能显著提高第三潮菇产量和子实体硬度品质,膨化大豆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显著提高第一、二潮蘑菇的硬度品质。蛋白添加剂显著提高蘑菇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添加羽毛粉能显著提高蘑菇子实体的呈味氨基酸含量,提升蘑菇的风味和口感。2、第二实验组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平均总产量均超过28 kg/m2,其中豆粕蛋白添加量与产量呈正相关,S7组总产量最高,达到35 kg/m2较CTL组总产量提高23.41%,第三潮菇增产101.19%,与商业添加剂组(M5)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生物学转化率水平相比CTL组均有提高,与增产趋势相同。3、对菌丝长满期(FI)、原基形成期(Pn)、一潮菇结束期(F1)、二潮菇结束期(F2)和三潮菇结束期(F3)的基础理化性质和关键降解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含水量、含氮量、含碳量、灰分含量、碳氮比和pH值均处于正常水平,且各处理间差异较小。加入豆粕提高了第一、二潮菇时期培养料中的蛋白酶活性,促进了蛋白质的分解,同时提高了降解木质纤维素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性,促进了大分子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为菌丝营养提供保障。4、培养料门水平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S7组三潮菇时期细菌的群落结构与一潮菇时期相似,表明添加豆粕有助于保持高产时期菌落结构的状态。属水平的优势菌群主要是嗜热属的Thermobifida、线状微球均属(Filomicrobium)、热多孢菌属(Thermopolyspora)和热芽孢杆菌属(Thermobacillus)丰度最高,样本间聚类结果显示第三潮菇样品与一潮菇时期菌群结构相似度较高。5、差异蛋白质组学测定结果表明,S7组和CTL组在一潮菇(F1)和三潮菇(F3)四个样本鉴定到558个可定量蛋白,设置阈值为1.2,一潮菇差异蛋白GO富集到纤维素等多糖水解活性,三潮菇富集到岩藻糖苷酶和金属肽酶,差异蛋白KEGG富集结果显示豆粕通过促进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途径等氮代谢途径和纤维素代谢等多糖代谢途径,提高蘑菇子实体的产量和转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