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新闻语篇言据性对比研究——以VOA和CCTV-13新闻为例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m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据性是一种很普遍的语言现象,它是指说话人对信息的来源以及信息可信度的说明。近年来,言据性受到语言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媒体和网络的发展,新闻报道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信息的来源与可信度是两大关键因素。言据性正是研究信息的来源及人们对信息的态度,因此,新闻语篇的言据性研究具有实际的意义。然而,大多数研究少有涉及言据性对比,尤其是英汉语篇的言据性对比。  本文从CCTV-13和VOA中分别筛选了24篇中文新闻报道和24篇英文新闻报道,采用了胡壮麟的模式作为论文的理论框架,对中英新闻中言据性的使用频率、分布和异同性进行探讨。试图研究中英新闻报道中言据性的基本分布模式,六种据素的使用频率和分布特点,以及中英新闻报道在据素使用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本文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据素在中英新闻报道中的使用上存在相似性与差异性。  首先,所有据素在中英新闻报道中都有使用,但在六大据素分类上分布不均。其中传闻型据素在两大媒体中使用频率最高,体现了新闻文体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其次是感官据素和预期据素,其他据素使用频率低。其次,在所有的报道中,中文新闻在感官据素上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英文新闻,而在预期据素的使用上普遍低于英文新闻。这表明中文新闻注重从感官而来的知识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归纳,而英文新闻则注重对客观事实的预测,或直指客观现实是否符合预测,通常倾向于直接地表达观点。再次,在不同新闻报道中,六大据素的使用与分布存在差异,就传闻型据素,感官据素与预期据素而言,在马航事件中,中文新闻这三种据素共占95.46%,英文新闻占89.84%;在尼泊尔地震事件中,中文新闻这三种据素共占96.97%,英文新闻占91.23%;在2015米兰世博会新闻中,中文新闻这三种据素共占89.48%,英文新闻占94.29%。该数据表明传闻型据素,感官据素与预期据素使用频率较高,而其他据素在中英新闻中的使用频率较低且分布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广告目标建立广播现象级活动IP工厂模型,完成传统广播媒体转型,推动大理旅游业。策略亮点百家电台结成战略同盟,联盟统筹活动运作,深度挖掘广播潜力,提高传统媒体影响力,实现
《在西方眼睛下》是约瑟夫·康拉德重要的政治小说之一。研究综述表明,国内外对康拉德的研究重心多半集中在《黑暗的心》和《吉姆爷》两部作品上,而《在西方眼睛下》并未得到
荒诞是西方哲学和美学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正如加缪(Albert Camus)的荒诞派代表作《西西弗斯的神话》里永远做无用功的西西弗斯,人的“荒诞性”表现在:人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人
自传体小说《丛林中的艰苦岁月》记录了作者苏珊娜·穆迪在加拿大的移民经历。移民期间,穆迪对加拿大形成了一种既爱又恨的矛盾情感。一方面穆迪醉心于加拿大壮丽的自然风光,
詹姆斯·鲍德温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黑人文学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向苍天呼吁》是他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评论家的极大兴趣。书中描述了一系列性格迥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