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宠儿》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莫里森致力于寻回非洲裔美国人不可见的历史。自出版以来,该小说得到了诸多批评家和学者的关注。他们已从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批判角度对该小说进行了解读。然而,该小说的新历史主义视角研究寥寥可数。本文运用新历史主义的核心概念,即“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以及“颠覆”与“抑制”分析《宠儿》。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小说《宠儿》,概述文献综述并介绍新历史主义。第二章分析《宠儿》的历史性。莫里森浓郁的历史意识促使她创作了具有历史构建作用的小说《宠儿》。该小说再现了在非人性的、残酷的奴隶制体制下,非洲裔美国人的身体和精神创伤以及所遭受的文化缺失。第三章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虚构再现及莫里森构建虚构历史的策略,阐释了《宠儿》中所述历史的文本性。本文认为《宠儿》虽然具有虚构性,但却是真实的历史。第四章是关于小说中的颠覆及抑制。莫里森否定白人至上,质疑基督教。但莫里森对主流意识的颠覆最终被抑制。颠覆和抑制之间的辩证关系表明了与白人重聚、接受基督教有助于帮助非裔美国人寻回历史、摆脱奴隶制的枷锁。第五章是结论部分。《宠儿》具有历史意识,真实反映了非洲裔美国人的历史。虽然该小说具有虚构性,但它却是伪装在虚构外表下的历史事实。该小说帮助寻回非裔美国人几乎不可见的历史,为非裔美国人创伤的治愈做出贡献。同时,对颠覆和抑制的探讨表明与白人重聚、接受基督教有助于帮助非裔美国人寻回历史、摆脱奴隶制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