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大蒜作为烟蚜种群的一种忌避作物,于2008年2~5月和2009年2~5月在龙岩烟区大田进行了套种大蒜试验,系统分析了套种大蒜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及其综合效应(对烟田主要病害及其经济的效益影响),测定了大蒜提取物对烟草主要害虫的生物活性及大蒜对不同烤烟品种的化感作用,以期为利用大蒜控制烟草主要害虫和研制以大蒜为原料的烟草保护剂提供依据。1大蒜对不同烤烟品种的化感作用大蒜对不同烤烟品种种子或种苗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但在不同品种间或同一品种的发芽、苗高及根长等不同指标之间存在差异。新鲜大蒜挥发物对烤烟种苗鲜物质的积累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了33.91%-57.89%,最强的是K326,最弱的是闽烟35(F1-35);新鲜大蒜乙醇提取物对不同烤烟发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7.00%-100.00%,最强的是云烟85、中烟100,最弱的是K326;种过大蒜的土壤(0-10 cm)抑制了不同烤烟种苗鲜物质的积累约8.35%-60.96%,最强的是Nc89,最弱的是K326。然而,大蒜提取物或种过大蒜的土壤(0-10 cm)对不同烤烟品种成苗烟株生长均无显著的抑制作用。2套种大蒜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2年的系统调查共采集到46002号烟田节肢动物标本,分别属于2纲11目44科65种。总体上,烟田植食类节肢动物的个体数所占比例较大(2008年68.90%,2009年67.12%),寄生类、捕食类天敌的均较小(分别为2008年1.01%和2.77%、2009年1.39%和3.29%),中性类的居中(2008年27.32%, 2009年28.20%)。对比分析表明:套种大蒜减少了烟田节肢动物的个体数量,但增加了节肢动物的科和物种数;主要表现为减少烟田植食类物种数及个体数量,提高捕食类、寄生类天敌的物种数及个体数量,显著推迟群落优势物种烟蚜种群的始发期和降低其个体数量;套种烟田的物种多样性、均匀性和稳定性指数均比单作烟田的稍高,而前者的优势集中性指数均比后者的稍低。3大蒜提取物对烟草主要害虫的生物活性大蒜乙醇抽提物对烟草主要害虫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室内试验中,以9和7 g DW·100mL-1浓度大蒜乙醇抽提物对烟蚜的生物活性较好,其持续效果也较好。其拒食率分别稳定在77.81%-85.55%和58.37%-70.70%,忌避率均在68.96%以上,死亡率在96.34%以上。72 h内,各浓度大蒜乙醇抽提物对烟粉虱成虫的忌避作用均较好,其忌避率在69.44%-100.00%。该抽提物对烟田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作用比选择性拒食作用强,但毒杀作用较弱。大田试验中,大蒜乙醇抽提物对烟蚜种群和烟粉虱种群均有明显的干扰作用,且该抽提物对烟粉虱种群的干扰作用较强。浓度为7和9 g DW·100mL-1大蒜乙醇抽提物对烟蚜和烟粉虱的大田拒食率分别为50.16%、65.47%和54.83%、68.63%;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498、0.345和0.452、0.314。4套种大蒜对烟田主要病害的影响套种大蒜对烟草花叶病(包括TMV、CMV、PVY)及烟草青枯病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套种大蒜能推迟烟草花叶病及烟草青枯病的始发期;套种烟田的烟草花叶病及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率均比单作烤烟K326烟田的低,且以“一侧单行播种大蒜到烟垄二侧”套种模式烟田中烟草花叶病及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及危害程度均较低,“单作烤烟K326烟田”的均较高,“一侧双行播种大蒜到烟垄一侧”或“播种大蒜到烟株间”套种模式烟田的均居中;不同套种模式烟田的烟叶经济效益均比单作烤烟K326烟田的烟叶经济效益高。以“一侧单行播种大蒜到烟垄二侧”套种模式烟田的经济效益较高。总体上,套种大蒜对烟蚜种群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也能明显降低烟田主要病害(烟草花叶病及烟草青枯病)的影响,提高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并能提高种烟的经济效益;同时,套种大蒜对不同烤烟品种成苗烟株无明显的抑制性化感效应。因此,大蒜可作为烟蚜种群的一种忌避作物,也是研制烟草保护剂来控制烟草害虫的一种理想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