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壶腹癌、胆管下段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及胰头癌的解剖学结构都位于胆胰结合区,组织起源相同,均发生于胚胎前肠,随着细胞的分化,又成为不同的组织结构,故对四种肿瘤的临床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并探究四种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肝胆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分别为壶腹癌、胆管下段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及胰头癌的159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生存时间,对比分析四种肿瘤的临床差异,应用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法探讨四种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决定因素。结果:一般情况:壶腹癌、胆管下段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及胰头癌在年龄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性别方面,胆管下段癌组的男女比例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男女比例为4.14:1。术前情况:在肿瘤直径方面,胰头癌组显著大于壶腹癌组、胆管下段癌组及十二指肠乳头癌组(P<0.05)。四组在淋巴结转移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十二指肠乳头癌组谷丙转氨酶ALT显著低于壶腹癌组、胆管下段癌组及胰头癌组(P<0.05)。十二指肠乳头癌组谷草转氨酶AST显著低于壶腹癌组及胆管下段癌组(P<0.05)。胆管下段癌组总胆红素TBIL显著高于胰头癌组及十二指肠乳头癌组,壶腹癌组显著高于十二指肠乳头癌组(p<0.05)。四组的入院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CA19-9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情况:壶腹癌组、胆管下段癌组、十二指肠乳头癌组及胰头癌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情况:全组159例患者共有3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壶腹癌组有13例,胆管下段癌组有6例,十二指肠乳头癌组有4例,胰头癌组有9例,四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种肿瘤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壶腹癌组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2%、69%、46.1%,平均生存时间31.17±1.99月;胆管下段癌组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6%、59.4%、38.5%,平均生存时间28.29±2.92月;十二指肠乳头癌组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2%、79.3%、52.8%,平均生存时间32.75±1.37月;胰头癌组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9.8%、30.8%、20.5%,平均生存时间19.21±2.40月。胰头癌组术后生存率显著低于壶腹癌组、胆管下段癌组及十二指肠乳头癌组(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cm、淋巴结转移、入院总蛋白TP≤65 g/L、白蛋白ALB≤40 g/L及胰头癌是四种肿瘤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预后独立决定因素。结论:1.入院时胰头癌的肿瘤大小显著大于壶腹癌、胆管下段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2.入院时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肝功能好于胰头癌、壶腹癌及胆管下段癌。3.胰头癌比壶腹癌、胆管下段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预后差。4.肿瘤直径>2cm、淋巴结转移、入院总蛋白TP≤65 g/L、白蛋白ALB≤40 g/L及胰头癌是四种肿瘤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预后独立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