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大批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伴随着全球化、知识化和信息化,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传统产业集群技术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弱、品牌缺乏等问题凸显,已成为制约其未来发展的瓶颈。而构建集群创新网络,发挥各创新行为主体功能,加强网络节点间的信息、知识、技术联系,共同促进集群网络创新能力的提升,无疑是珠三角传统产业集群升级转型的必然选择。论文在综述国内外集群创新网络构成及其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以广州狮岭皮具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为案例,采用企业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调研方法获取第一手数据,从创新网络视角出发,梳理狮岭皮具皮革产业集群发展历程,构建集群创新网络模型,揭示集群创新网络的组织结构和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进规律,剖析不同阶段创新网络形成的动力机制,定量刻画和诊断创新网络各节点之间的创新联系强度和密度,进而剖析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联结特征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优化狮岭产业结构、促进皮具产业集群升级、提升集群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借鉴。首先,分析花都狮岭研究区域的发展概况,利用区位商揭示其皮革皮具产业在全国的突出地位;其次,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狮岭皮具皮革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分别从核心网络层、辅助网络层、支持网络层进行分析,尤其是针对原辅材料专业市场和皮具生产企业进行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对于核心网络主体的行为特征进行深入解析;第三,系统分析皮具集群创新网络的组织结构、空间结构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演进动因。从组织结构看,在起始阶段网络结构呈现原子式结构,成长阶段呈现出横向式结构,发展与提升阶段则表现为混合式结构;而创新网络空间结构呈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演进规律。通过企业访谈及案例分析,得出了企业创新网络培育的三种模式:合资合作型、基于自主创新的本地全球化模式、内外结合模式;第四,利用网络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对集群创新网络的强度和密度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它们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对集群创新网络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