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婚外恋电影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j_j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后,新的时代生活和更为开放的观念促使电影创作对于多样世界的表现更为丰富,中国电影开始更加倾向于关注市井小人物的家庭生活状态,探寻社会急速发展下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多样性情感纠葛,揭示隐蔽在现代都市人心灵深处的复杂情感欲望。婚外恋电影在创作观念和创作模式的探索中呈现出与时代相贴合的一些新的特征。论文分为三章,将宏观的时代背景与微观的电影作品分析相结合,分别对新世纪以来婚外恋电影中的人物、创作主题和影像表达进行了分析。第一章“人物形象”,论文分别分析了影片里婚姻中的丈夫、妻子以及婚姻外的第三者三类人物。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的婚外恋电影创作者在塑造婚姻中出轨的丈夫形象时,重点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焦虑、困惑、空虚、缺乏安全感和责任感等;婚姻中的妻子形象,面对丈夫的出轨,她们或者坚守在婚姻中,或者从婚姻中突围,我们发现两种选择的背后展现的是人物受到伤害后扭曲的心理状态;第三者形象也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类型,研究发现她们或者像“纯洁的白玫瑰”,热情洋溢、满腹激情,对繁华的都市生活充满渴望、也充满欲望,或者像“带刺的红玫瑰”,对婚姻中的男性而言,充满诱惑与威胁。第二章“创作主题”,新世纪中国婚外恋电影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主题:突出婚外恋给人们带来的尴尬和狼狈,呈现道德自律与人类个人欲望之间的对立冲突;反思人性,在婚外恋背景下对人性进行不同维度的探讨与思考;直面婚姻中存在的问题,消解传统道德观与婚姻价值观。第三章“影像表达”,电影通过变换色彩对比,呈现了人物在婚姻内外的不同生活状态;借助隐喻化的表达书写人物的情感与欲望;拼图式的叙事、交叉对比的叙事、“偷窥”的视角等等,对新世纪婚外恋电影中多元化的叙事视角的分析更是让我们发现不同的视角下人物的不同心理状态。
其他文献
爱尔兰作家和诗人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被认为是继莎士比亚后英语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作为小说艺术的革新者,他扩展了西方小说的表现力,虽然一生只写了三
君特·格拉斯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当代重要作家,于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历者,他对战时及战后的历史有着深刻的思考,并将这种思考融入到文本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