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 AK)(ATP:L-精氨酸磷酸转移酶EC2.7.3.3)属于磷酸原激酶家族,主要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细胞中,是脊椎动物细胞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的同源蛋白。AK通过催化ATP和精氨酸之间磷酸基团可逆转移,生成磷酸精氨酸和Mg2+ADP两种产物来平衡细胞内ATP含量。研究表明,CK有氧化型CK和还原型CK两种存在形式,其可逆氧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 AK)(ATP:L-精氨酸磷酸转移酶EC2.7.3.3)属于磷酸原激酶家族,主要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细胞中,是脊椎动物细胞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的同源蛋白。AK通过催化ATP和精氨酸之间磷酸基团可逆转移,生成磷酸精氨酸和Mg2+ADP两种产物来平衡细胞内ATP含量。研究表明,CK有氧化型CK和还原型CK两种存在形式,其可逆氧化形式是形成了一个分子内二硫键所致。肌细胞内的氧化型CK可迅速被泛素化降解,从而下调CK的含量。AK分子中含有5个半胱氨酸残基,尚不清楚AK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可逆氧化形式。本研究以刀额新对虾AK为对象,通过非还原SDS-PAGE电泳发现,Wt-AK及其突变体R330K均存在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形式。R330K比Wt-AK更容易被氧化,并且氧化型R330K可被DTT逆转,提示氧化形式可能是由于分子内半胱氨酸残基之间形成了二硫键所致。应用定点突变技术,分别将Wt-AK及其突变体R330K的23号位、127号位、139号位、201号位和271号位共5个半胱氨酸残基(Cys)突变为丝氨酸(Ser),构建了AK的5个单突变体(C23S, C127S, C139S, C201S和C271S)和5个双突变体(C23SR330K, C127SR330K, C139SR330K, C201SR330K和C271SR330K)。突变体蛋白的非还原SDS-PAGE电泳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型AK和氧化型R330K的出现是由于其中Cys201与Cys271残基之间形成了分子内二硫键所致。一些氨基酸残基在维持AK结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中的作用己有报道。序列比对结果表明,9个带正电荷的精氨酸残基(R124, R126, R129, R208, R229, R245, R280, R309和R330)在AK和CK家族中高度保守。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中的5个保守精氨酸残基(R124,R126,R229,R280,和R309)与催化磷酰基团转移有关。R330发挥何种作用尚不清楚。应用定点突变技术,将AK中Arg330突变为Lys,即构建了突变体R330K。生化分析实验显示:与野生型AK相比,R330K突变体二级结构减少,色氨酸残基微环境发生改变,疏水性表面暴露增加,并且伴随着催化活性的急剧下降,上述结果通过对AK和R330K结构同源模建得以进一步证实。本研究证明了R330残基在AK结构稳定性和活性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热变性AK和盐酸胍变性后AK复性过程都会出现聚集现象,而分子伴侣能够帮助其他蛋白质避免错误折叠产生聚集。FK506结合蛋白(FK506binding protein, FKBP)12是一种单结构域的脯氨酰顺反异构酶,关于它是否具有分子伴侣活性还存在争议。我们在表达纯化野生型人FKBP12(Wt-hFKBP12)的基础上,采用凝胶排阻层析、戊二醛交联和CTAB电泳等技术,发现经SDS-PAGE检测为均一纯的Wt-hFKBP12有三种存在形式:即单体、二聚体和三聚体。构建、表达与纯化了带有6个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蛋白hFKBP12(His)。分别比较了其与Wt-hFKBP12的热稳定性和PPIase活性,发现二者PPIase活性基本一致,在65℃以下时热稳定性也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hFKBP12对热变性精氨酸激酶的聚集和盐酸胍变性后AK复性过程中聚集的影响,结果发现hFKBP12未能有效抑制AK的聚集。大分子拥挤是活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细胞内各种酶的功能有显著影响。目前,对大分子拥挤环境中AK的折叠过程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分别选用PEG2000、 Dextran70和Ficoll70作为大分子拥挤试剂,检测了脲变性精氨酸激酶在不同拥挤试剂中的复性动力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种拥挤试剂(浓度为100g/L)能显著加快精氨酸激酶重折叠的快相速率,但在一定程度上使精氨酸激酶正确折叠产率下降。
其他文献
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 CYP)是一类富含血红素的药物代谢酶超家族,参与内源性物质和外源性物质代谢,具有重要的药理学和毒理学作用。目前,已知人CYPs共有57个家族成员,分为18个亚家族。CYPs催化功能受到基因、内源性物质(如激素)、外源性物质(如药物和环境毒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CYPs的活性水平差异是临床药物的药效和毒性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的重要原
当前,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和相应的技术的提高,能获得的数据不仅仅是基因表达数据,还包括甲基化数据,miNRA数据,蛋白质数据等等。这一技术上的革新以及数据量的增多,使得我们对基因调控功能的探索这一基本的基因组学任务不再单一的考虑。基因在不同的调控阶段受到不同的调控子的控制,生物体是一个机整体,但是他有着复杂的结构,基因并不是孤立的在生命体中存在的,生物体中的各部件相互作用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基因和
武汉电离层探测系统(Wuhan Ionospheric Sounding System,简称WISS)是集成了垂测、斜测和返回散射探测三种功能的多功能探测系统,能够通过扫频探测获得垂测、斜测以及返回散射电离图。对WISS电离图进行反演有助于其更好地监测探测区域内电离层电子浓度分布情况,进而更好地拓展其应用价值。本文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反演WISS获取的垂测、斜测以及返回散射电离图来实时地获得监测区域内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市场化脚步越来越快,这为国有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要想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国有企业就必须从内部资产管理入手,而在国有企业总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比较大,其管理水平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还都不是特别完善。为此,文章主要对国有企业
目的调查四川省某艾滋病高流行县≥50岁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后期制定该人群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6月,抽取四川省某县20个乡镇中≥50岁的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分析中老年艾HIV/AIDS病人抑郁、焦虑症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抽取498例HIV/AIDS病人
背景和目的:多种原因(如:创伤、肿瘤、手术及先天因素等)可导致膀胱缺失,临床上尤其以膀胱肿瘤最为常见。对于肌层浸润性或高危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而言,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膀胱切除后,尿流改道是必然的选择。目前临床上常使用肠道进行尿流改道常导致很多并发症,如尿路感染、肠梗阻、分泌粘液、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同时,牺牲一个器官来重建另一个器官已经不符合科学的发展。组织工
茉莉酸(JA)信号应答反应受到磷酸化修饰作用的调节,调控其应答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MYC2也被证明受到磷酸化修饰的调节。但是,目前关于参与JA信号调控的激酶的研究还比较滞后,可以磷酸化修饰MYC2的激酶也还未被鉴定。我们鉴定了Casein Kinase Ⅱ (CK2)作为MYC2的直接上游,可以磷酸化MYC2并调控其对靶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活性,进而影响JA信号应答反应的激活。同时,我们鉴定了CK2α亚
通过对肥胖症的实验研究[1],发现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类似细胞因子样的蛋白类激素-瘦素(leptin),其进入下丘脑与其特异性靶向受体(ob-R)相互作用发生结合进而调控摄食信号与脂肪代谢,从而调控机体的能量平衡。目前,有实验研究发现[2-4],瘦素表达广泛分布在机体多个系统和器官,参与调控内分泌、免疫、造血及消化等多个系统,因而其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多功能的神经免疫调节激素。另外,瘦素及其瘦素受体可
研究背景与目的:足细胞即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位于肾小球基底膜的外侧,对维持肾小球滤过功能起重要作用,还能合成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细胞外基质,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同时足细胞也受到肾小球鲍曼囊多种化学信号的刺激。当肾脏受到各种致病因素时,足细胞是肾小球最易受到损伤的细胞成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主要效应分子,也是导致肾脏病进展和足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本课题组
研究背景实体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发展,肾移植的5年存活率已得到显著改善,肝脏移植的远期疗效也取得长足进步。但现行的免疫抑制剂仍存在众多副作用,包括促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以及诱发移植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因素都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同时阻碍了受者、移植物的长期存活,而诱导免疫耐受是器官移植后最理想的一种存在方式。诱导对移植物的特异性耐受后可以减少抗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