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弗洛伊德开创西方精神分析学派以来,哲学界兴起了对梦的研究的高潮,而这一研究也于上个世纪初期传入中国。之后虽然经历了短暂的中断,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梦学研究亦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发展。在这个发展的潮流中,刘文英先生对梦的研究无疑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在研究过程中,刘先生不仅将重点放在对古典梦书的搜集上,更重要的是十分注意对梦的现象做中国式的理论探索。精神分析学派的分析方法,为哲学家理性地分析人的精神系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但其本身又有很多缺陷,理论也并不是很完善。为了探索中国的梦文化,亦为了对古代的梦学做一科学理性的总结,刘先生在引入精神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将古老的太极图模式融入当中,创造了“一个中国人的新梦说”——精神太极图。不仅如此,刘先生还将梦文化的发展放在中国文化的大环境中考察,揭示了梦与中国文化水乳交融的不断情怀。梦之所以能够千百年来一直引发着人们无限的遐想,关键在于其对未来的预知能力。据古代的梦书记载,成功应验的梦占并不在少数,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对占梦甚至达到了痴迷信仰的程度。但占梦之作为一种迷信活动,其本身又没有很深的理论基础,所以大多数人对梦预知未来的能力还是持审慎态度的。刘先生认为,梦的预兆性问题,可以归结为“为什么有些梦可能遇见未来?”这个总问题,而这个总问题对人类所起的作用则是刘先生关注的重点。在精神分析学家看来,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似乎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意识只能是人在清醒状态下的理性行为,而潜意识则永远逃不脱不合逻辑、不合理性规则的怪圈。但刘文英认为,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正如同精神太极图中所体现的阴阳关系一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抱。二者同用一个意象库,在现实中的表现方式亦有着惊人的相似。而这种相似性则在《庄子》《论语》中提到的“真人”与“圣人”身上甚至达到合一了。